PC10生产作业管理办法.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0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PC10生产作业管理办法.doc

PC10生产作业管理办法.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双鸟汽配生产作业管理办法版次1YYSN类号PC101.目的1.1确保工厂内有关文件制订之一致性、适用性及合理性。1.2使各项文件之管理制度化,任何过程皆有所依据,且保持文件最新及完整性。2.范围:2.1工厂之体系文件的控制适用本程序。2.2工厂之技术文件及外来文件按技术文件控制程序执行。3.定义:3.1体系文件: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及记录。3.2外来文件及技术文件的定义技术文件控制程序4.权责:4.1文管中心:文件、制订、修订、废止、申请之审查;制、修完成文件之整理缮印、编号、登录、影印和分发;文件正本之建档保管;失效文件处理、文件管制、稽核等。4.2各科室:与该科室业务有关文件之制定、修订、废止、申请印制、修订之执行,会办送审、呈核。4.3受文人:文件之保管。5.程序内容:一、目的:(一)、充分运用人力及设备,提高生产效率。(二)、确保产品品质交货期,满足客户之需求。二、范围:凡与生产有关之人力、物料、设备等规划作业均适用于本办法。三、定义:无。四、权责单位:生产科。五、实施内容:(一)、合约审查及订单管理:1、业务科业务承办人将客户之订单整理,并依SC20《合约审查管理办法》之规定协请相关单位审查各客户之订单,确认后,分发合约审查于各单位,安排生产。(二)、生产计划:1、业务科接单后开立合约审查交生产科确认,生产科人员根据合约审查之内容除去成品、半成品之库存后,结合原材料、设备、冶工模情况排定预计完成日期交主管审核确认后返回业务科。2、业务科经办人根据生产科返回之合约审查,经客户确认后开立生产划给生产科,生产科依生产计划及合约审查内容,依据生产单位之实际生产进度状况、人机负荷、生产产能、交期等因素分发至车间。(如业务科所开是紧急订单,在合约审查上盖“急件”章,生产科生产至包装出货各个环节相应都盖“急件”章实行优先处理直至产品出货)。3、外包生产计划之排程:采购科开立加工定作合同或购销合同经厂长签字后实行外包加工或外购,并签名回传以确保合同有效。4、异常情况:(1)、生产发生异常时:A、生产数量异常:如数量过少且预知补货不及则生产科开生产延误单知会业务科尽速通知客户协商因应之道,其记录需留存。如可立即补生产,则生产科立即开立联络单及生产计划给各车间,并盖“急件”章B、交货异常:如确知交期需延误,则生产科开立生产延误单知会业务科尽速通知客户协商因应之道,其记录需留存。必要时召集生产车间提供因应措施,如加班等。(2)、业务科发生之异常:订单内容变更之处理:业务科接获客户联系拟变更货物内容时,应开立订单变更通知单通知生产科、业务科共同处理,由生产科、业务科查明变更之产品生产情况,并填实际情况于生产科栏经签字后返回业务科,若已生产不可变改时,由业务科通知是否建立库存,生产科依业务科要求及变更内容重新排生产至生产车间。(三)、生产准备:1、生产科、模具科依照生产计划提前准备工装模具,由生产科对重点设备进行认可。2、业务科根据合约审查提前准备原、辅材料。3、品质科依据合约审查提前准备检测设备。(四)、生产现场的环境控制:1、制造现场严禁吸烟,消防设施齐全,各类出入规划有序。2、生产现场管理依照5S管理执行。(五)、偶发性事故应急计划参照PC101《偶发事故应急计划》执行。(六)、在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中应依顾客规定或工厂制造状况,明确特殊特性,并在相应的文件中说明(例如:控制计划,图纸,标准,指导书或细则,质量记录等),顾客要求时应提交顾客评审。(七)、生产制造及检验控制:1、生产科各车间依所发之工作命令内指示执行生产作业。工作命令发出前须经科长签名或盖章。外包加工合约须经厂长签名或盖章。2、生产科做第一制程时,相应车间须到仓储组领料,多则需缴库,二次加工成品亦需做此动作。3、生产科依PC20《产品识别与追溯性管理办法》之规定填写识别签、首件检查、巡检记录以追溯生产中之品质状况。4、生产科应统计每一机台之生产状况并填具生产日报表。5、产品外包时,详见PC402《外包作业管理细则》。6、所有的制造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过程检验人员均须符合岗位的资格规定,依MP10《员工教育训练管理办法》执行。7、操作人员必须依相关的指导书,控制计划等文件规定进行操作和自检。8、检验人员必须依控制计划、检验标准、检验和试验管理办法及检验和试验状态管理办法规定执行。9、检验不合格品依照QC30《不合格品管理办法》执行。10、对适宜的过程参数进行监视和控制,并依据产品工艺参数的有关规定执行。11、过程中工装模具控制依照WE30《工装模具管理办法》执行。12、设备保养及设备能力调查,依WE10《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