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KB 金币:18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弹力的教学设计.doc

弹力的教学设计.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8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弹力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如何显示微小的形变.(2)知道弹力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3)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是弹力.并能确定压力,支持力,拉力的方向.根据二力平衡确定弹力的大小.(4)能正确分析具体实例中弹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5)针对实际问题判断弹力的有无、方向,正确画出弹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对弹力的产生、性质、效果的认识,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2)领会将微小形变放大的实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入手,培养实事求是的世界观。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难点是常见弹力方向的确定2、教材通过两个实例,定性了解弹力.然后引出形变和弹力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再通过两个例题的分析,对常见弹力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具体研究方法是: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验证并进行具体运用.3、从力的物质性认识弹力.它存在于两个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两个物体之间,大小由形变程度决定,形变程度随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属被动力.4、对弹力的分析可从两个不同角度去研究,即从定义出发或从现象出发,这也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两条思路.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四、教学用具:钢锯条、弹簧(K不同)、弹簧秤、塑料块、白纸、粘有海绵的木板、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物理小车、橡皮筋、小螺旋桨、小球、刻度尺、钩码、方格纸五、教学过程(1)具体的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并根据高一学生的认识特点,先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几个常见的有关弹力的视频。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多媒体还原在课堂中。视频1、小孩子跳蹦蹦床的视频;视频2、体育运动中的撑杆跳视频;视频3、跳水运动员跳水过程的视频;“视频1”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视频2”和“视频3”让学生体会体育与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利用这四个录像片段,创设教学情景。引入教学主题:弹力。[新课教学]让学生看图,通过观察和联想,学生的分组讨论与合作,一起交流、分析、归纳,完成预先设计的探究,得出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弹力的产生存在同样的原因。橡皮泥做的小狗1、你发现了什么?2、你还能想到什么?开放式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于是设计了这个问题:问学生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1、这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2、这些形状改变是由外力作用引起的(力是改变物体形状的原因)。3、有些形状改变能产生力的作用。4、深究,这形状改变有什么不同,能恢复原状的物体能产生力的作用。5、再探,我提示,当其他物体对杆等作用太大时,会怎样,学生知道有一个形状改变的限度。物体形状发生了变化是由其他物体作用引起的(外力)有些物体形状改变后能恢复,有些不能恢复能恢复原状的物体,能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作用每个形状改变都有其限度给出形变,弹性形变,弹性限度等概念。形状改变后,能恢复的物体,能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作用,这个作用就叫弹力。给出弹力的定义(学生总结)。用表格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应用更加简捷的方法(列表法)对数据信息的分析.通过图l所示流程的探究活动,弹力的概念比较自然地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来,同时也使学生体验了概念建立的过程(观察、同学之间的相互i,-ti~与交流、归纳、总结等亲身经历的活动),更重要的是大量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科学思想在学生的探究中得以应用和体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二、通过模拟前人的探究历程,挖掘和展现科学智慧与科学思想,在模拟探究中进行科学方法的体验、科学思想的熏陶在弹力的概念建立后,教材介绍了物体发生微小形变时弹力的产生,通过演示实验来显示微小的形变,这里可以充分挖掘隐含在实验背后的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在学生获得感性的微小形变的认知中真正领略实验放大的科学思想.具体设计流程如图2.匦夏匦岖圃碉4L——————————————————————————反思图3弹力又是如何产生的?图2其中的问题导人采用如图3所示的情境,放在桌上的物体对桌面是否有弹力?弹力是如何产生的?桌面对物体是否有弹力?这个由于物体对桌面的挤压使桌面发生了弹性形变,桌面在恢复原状时对物体产生了弹力,真是这样吗?我们为什么没有看到桌面的形变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桌面的形变吧.在教材安排的实验基础上作如下设计:把一铁架台放在桌面上,铁架台上固定一可以伸缩的轻杆(可用伸缩笔或天线代替),在轻杆的末端用红色的橡皮泥包住,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