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控制课堂时间的思考.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如何控制课堂时间的思考.doc

关于如何控制课堂时间的思考.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如何控制课堂时间的思考吴忠市利通二小马文强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里有这么一句话,“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小学生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于是有些老师把这句话当成了法宝,一旦拖堂,就用这些话来搪塞。对此问题有专家作如下解说:在下课铃敲响的时候,教者应该在心里想一想,我接下来所说的话是不是一定要说,是不是比孩子的天性――玩还要重要。根据近年来亲身体验和听课观摩,笔者也从中寻出一些拖堂的原因,在这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1.跳出和学生闲聊的怪圈在课的一开始,教师都要与学生接触,喜欢与学生闲聊,目的是为了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但很多老师只是为了烘托现场气氛,一些谈话的内容实际上是做给后面的评委和听课老师看的。如“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呀”,“想对后面的听课老师说些什么呀”,说得好,众人(大多数是听课者)一笑或报以掌声,说得不好,实际上是加重学生的紧张。笔者认为科学课上和学生接触应该带有科学课的学科特点。笔者在一次骨干教师示范课上听了一位教师上了一节《比较水的多少》,和学生见面时:师:猜一猜,这两杯水哪杯水多?(杯子大小不同,粗细不同,水面高低不同)学生这时是胡乱猜。师:怎样才能猜得更准一些呢?师:再猜。(让学生说出猜的根据)师:怎样才能具体知道多多少?(学生想到再找一个杯子或拿量筒等)生:……其实在这里让学生猜,一是活跃了气氛,更重要是这里就已经给学生上了一课,猜测必须得以根据,这也为下面的猜测比较埋下的伏笔。不知不觉就把学生引入了课堂,切入到课上研究的主题。2.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当一个问题提出之后,老师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但在实际上课中,学生往往只有动手做的时间而没有思考的时间。真正的动手做的精髓在于“动手之前先动脑”。在上《手的大小》这一课时,给三年级的学生制定计划的时间只有2分钟,也没有老师帮助修订指导的过程,学生就直接去做了,结果显而易见,学生没有比较出什么,有的比较的方法都是错误的。这样造成了课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没有触及学生思维的深处,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喊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要留有3秒的思考时间,那种一问全班都能回答的问题肯定是没有多大价值的。留3秒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来。同样给学生汇报的时候也应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商量一下,用什么样的方式汇报,汇报什么内容,怎样让大家信服我们的实验结果等等,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虽然给了1分钟,但这1分钟的价值可超越了本身的时间价值,学生在后面有条理的进行汇报,精要,概括,不会罗里罗索,实际上并没有浪费时间。3.制定必要的规则现在的科学课上,学生的自主性加强了,可班级的纪律不如以前了。探究活动的深入性,使老师感到课堂变得难以控制了。自主不是不要规则,一些必要的规则可以更好地体现自主。(1)取材料建议由一人去取一是本来教室的场地就小,一个人去取,可以减少混乱。更重要的是,这样促使小组成员共同商量,互相交流,有时还可以小组商量拟订一个材料清单,可以避免取材料的时的盲目性:看到什么拿什么,看到别人拿什么我就拿什么,而不是“我需要什么就拿什么”。(2)班级的音量控制在最低首先教师不要以声音的高低来判断学生探究的深入程度,要让学生明白真正的探究应该是带着冷静的思考,而不是大声的喧哗,要尽量将小组的音量控制在最低。不要因为自己的研究而打扰别的小组,科学课上应该是相互尊重的。争论时要让学生理解“有理不在言高”。(3)研究过后将材料收好一方面养成学生好的习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课堂组织的技巧,学生把材料收好之后,他就不好再摆弄材料,这样他就专心听别人的发言了,也就会进行思考了。(4)限制必要的汇报时间这是和国际接轨,给你一定的时间,请你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把任务完成,当然这个时间是考虑到全体学生的状况而给的,是能够让绝大多数学生在这个时间内完成任务的。这样,在学生的头脑里就会有一个时间概念,他会在研究的时候考虑到小组合作的力量,采取必要的分工,在汇报时也会想清楚哪些是重要的,该怎样表达我们小组的观点等等。4.减少记录的字数在这次的课中,每节课都有让学生做记录,这很好。记录是为了保留学生思维的痕迹,也是评价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材料。唯一的遗憾是记录纸都是由教者自己设计的,学生采取填空式的比较多,其中有一些要写的字太多,这就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削弱了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其实并不是要把整全研究过程(从主题到结论)一字不漏地写上写上去,关键看你这节课的重点在什么地方,是侧重于记录还是侧重于动手做还是侧重于科学探究中的某一个具体的环节。有些在课上已经讨论过的,全班统一的,比如我们这次研究的主题是什么?发现的问题是什么?又要学生在纸上写出来,价值究竟有多大呢?我更倾向于发给学生一张白纸,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