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观沧海》教学实录《观沧海》教学实录两篇导语:《观沧海》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的名篇,写于东汉建安十二年秋,《观沧海》诗中描写了大海吞暗吐日月,包孕万千的壮丽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反映了诗人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对于《观沧海》的教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两篇《观沧海》的教学实录,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观沧海》教学实录一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2.学习通过朗读、想像阅读诗歌的方法。(二)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本诗的意义,体会诗歌的.意境。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朗读、想像。(三)教学难点通过想像体会诗歌意境的具体方法。教学过程[录音机播放:海潮声,汹涌澎湃的音乐声]同学们:听,这是什么声音?……[板书:海]你们喜欢大海吗?……我也喜欢。从小,海就是我的梦。于是,读了很多描绘海的诗文。“看那闪闪的白沙闪闪地明亮/是珠贝的摇篮/是星星的憩园/是珊瑚的梦乡/太阳的梦是红的/月亮的梦是白的/也曾有美人鱼在晒月光……”边读边想着那些优美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突然发现,原来,我与海贴得那么近。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朗读方法一起来神游大海。《观沧海》教学实录二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鉴赏诗词,领会乐府诗优美语句和深邃内涵。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3、培养学生想象和再造想象能力。教学难点、重点: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2、丰富、奇特的想象。3、诗歌的朗诵。教学课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有谁能讲一点关于曹操的故事?生:我知道,他是一很坏的人,他逃跑的时候杀了他的救命恩人。生: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想篡位当皇帝。生:他多疑,而且很凶残,杀死华佗,自己脑颅里长毒瘤死了。师:看来,曹操在同学们的眼里没有好的印象。其实,曹操是一位大英雄,而且是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并且也是一位出色的大诗人。我们现在开始一起学习曹操的一首诗《观沧海》。先介绍一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的乌桓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看谁知道的信息最多。(学生读书三遍。)生:我从诗句知道这首诗写了如下内容:碣石、沧海、山岛、树木、花草……生:不是花草,而是百草。还有秋风、洪波、太阳和月亮、银河。生:老师,我认为还有歌,好像曹操在唱歌。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过我有一个疑问,曹操是什么时候看沧海,是白天还是夜晚?生:肯定是白天,哪有漆黑晚上去看大海的事?生:不对,是白天和晚上都看过,因为诗中说“日月之行”,就表明两个时候都去过。师:看来曹操真是一个诗人,很有雅兴的。对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暂且不评价。我还有疑问:太阳和月亮是从哪里出来的呢?银河又从哪里出来的.呢?(学生沉默。)生不太清楚……师:假如诗中有答案,你能找出来吗?生:(读课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和银河都是从沧海中来。师:同学们,你们对宇宙有了解吗?日月和银河都是从地球的沧海中出来的吗?生:不是的,诗中说沧海能装下日月和银河,是错误的。老师,您说曹操是一位诗人,怎么连这个常识都不知道?师:是的,诗人连常识也不知道,是有些名不副实吧!不过,我们知道有一句熟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什么意思?你们思考一下。生:是宽宏大量的意思,就是不怕别人说闲话。师:这句熟语中,把“宰相肚”比作了什么?生:我想宰相肚可能比作“江河湖海”,因为只有江河海洋里才能行船。师:既然能用“江河湖海”来比喻人博大胸怀,那么,涛中是用什么来比喻诗人的博大胸怀的?生:日月和银河。生:不对,应该是沧海,因为诗中不是说日月银河出自于沧海吗?既然沧海能吞吐日月银河,沧海就比日月银河大,所以,诗中用沧海比喻诗人的博大胸怀。师:看来,我们前面讨论的问题就有办法解决了,争辩白天与夜晚,都没有多大的意义。这四句诗根本不是诗人眼前的景物,那又是什么呢?生:是诗人的感觉。生:是诗人的想像。师:分析不错,哪些又是诗人所见到的实在景物呢?请渎课文。生:(齐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师:这首诗既有实景也有虚境,虚实结合。全首诗条理清晰,一日了然。读到这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