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学区教育共同体工作规划.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洛城学区教育共同体工作规划.doc

洛城学区教育共同体工作规划.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洛城学区教育共同体2011——2014工作规划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落实教育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教育公平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的具体体现和关键所在。以本年为起点,洛城学区则深入领会市局教育共同体工作内涵,落实市局均衡教育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学区资源间的共利交互有效整合,努力探索“均衡·和谐·一体·发展”的新型工作模式,全面优化我学区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从而逐步构建并完善具有鲜明特色、富有生机、活力创新的学区教育联盟,实现我学区共同体各学校的内涵发展、优质发展和均衡发展。根据上级各部门“关于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学区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委、局教育资源共同体建设意见为指针,创新机制、优化配置,致力于构建一体化大学区教育联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均衡科学发展,打造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各校一体化,优质发展农村教育,让每个孩子得到均等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充分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二、工作理念均衡·和谐·一体·发展三、工作规划一)总体目标以创设品牌共同体为总目标,逐步达成我学区教育特色化、管理现代化、队伍优秀化、教学优质化、学生发展全面化,实现我学区共同体的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搭建起科学高效的学区共同体运行机制:实施联校行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建立更加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的相互传输借鉴;初步探索并尝试学区间教师流动及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校长管理水平,助推教师专业发展,优化各校办学条件,全面提高共同体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探索、积极实践,注重实效、着力发展,不断创新教育资源共享、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帮扶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及工作机制,真正实现学区内教育的共同大发展,助力全市和谐教育、科学教育的大繁荣。二)分段规划2011——2012,交互联动年。组建并不断改进有效的学区共同体管理机构,配套相应的制度建设从而形成科学的学区共同体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各项交流、学习、研讨等活动,探索并实践共同体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学习及内涵发展诸方面的有效资源交互;通过学区内各校的领导、教师、学生交流和联动,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辐射作用,打造名师专业团队,探索学区一体化教育教学管理的实效模式,带动影响学区整体工作的全面优化发展,创建初步有效、科学一体的学区共同体;2012——2013,引领整合年。进一步优化共同体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共同体建设的组织、管理及评价。在学区内推行一体化引领、一体化管理、一体化打造的机制,整合师资力量、整合学区特色、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学区一体发展,实现学区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2013——2014,品牌特色年。在学区内推行一体化的引领、管理,打造考核评价制度化的基础上,全力打造学区品牌,逐步形成我片区教育教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等鲜明的学区特色,形成富有实效和实践性的成熟的共同体运行机制。三)具体目标1、共同教育管理中心学校通过专题报告、座谈交流、参与管理等形式在办学思想、管理理念等方面给联盟学校以支撑;管理层交流,学区中心学校与联盟学校选派中层干部到本学区的其他学校兼职;管理经验交互,逐步形成共同管理模式;共同制定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一体化管理。2、共同教师培训开展教师交流,打造名师专业团队,扩大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自20011年打造名师专业团队,名师队伍人数逐年递增,2011年末达到15%——25%,2012年末达到25%——35%,2013年达到35%——45%。中心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到联盟学校开设讲座、示范课或支教。联盟学校选派教师到中心学校进行挂职培训,通过专题讲座、观摩教学、听课评课、集体备课、试题研制等形式相互学习。开展学科带头人结对。组织学区内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师结对。3、共享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包括课件、图片资料、影像资料等多媒体资源。共享图书资源。中心学校根据条件对学区内其他学校仪器设备方面提供帮助。4、共同教学研究。强化我学区教师研修力度,实施“教师研训工程”、“实效课堂工程”、“名师引领工程”引领学区教师素养的集体化优质成长。集体备课。每个学期每年级每学科集体备课4次。开展教学专题研讨,学区内通过互开研讨课、说课、评课、教师论坛等方式进行教学研讨,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每学期必须至少开展1次。5、共同德育管理。共同建立德育管理模式,开展德育共建与交流活动。共同开展少先队活动,每学年开展1次以上主题团队活动。五个一、生活教育、传统节日及校本德育等综合性课程的一体化实施,协调执行主题班会、国旗下的讲话等综合性德育活动。6、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