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部分 一学习要点和重点 古代汉语语法也有词法句法两个.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0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语法部分 一学习要点和重点 古代汉语语法也有词法句法两个.doc

语法部分一学习要点和重点古代汉语语法也有词法句法两个.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语法部分一学习要点和重点古代汉语语法也有词法句法两个部分,但,它并不像现代汉语那样,系统分析和讲述,主要讲述的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内容,因此,古代汉语语法应该是比较语法性质。古代汉语的词类也包括实词、虚词两部分。实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与现代汉语比较,量词很少,一般不作重点讲述。代词传统上划归虚词,所以,实词只有以上四类。古汉语虚词主要有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王力、郭锡良体系里没有助词,没有助词的原因是,现代汉语的助词包含的时态助词--着、了、过在古代汉语里没有,结构助词--的、得、地在古代汉语里也没有(只有者字的用法有一种与"的"相似),语气助词另立作语气词一类,所以没有助词类别。)古汉语实词部分主要内容是活用:名词动用、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致使性动词、名词作意谓性动词;动词作名词、动词用作致使性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致使性动词、形容词作意谓性动词。古汉语虚词部分主要内容是:代词(重点是类别、用法--人称、指示、无定、疑问)、副词(重点是类别--成度、范围、时间、否定、情态、语气、谦敬、指代),介词(重点是用法和与连词的区别?剩ㄖ氐闶怯梅ǎ?重点是语气词),古汉语句法部分主要内容是:判断句、被动句、句子成分的位置(宾语前置、定语前置、状语的位置、谓语前置)、习惯句式。二重点难点辅导内容目录一名词动用二名词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四判断句和"是"字五被动句六宾语前置六-1否定句和宾语的位置六-2名词宾语的前置六-3疑问代词作宾语和作状语的辨别七语法部分练习题和资料七-1语法填空题七-2常用虚词表填空七-3不常用的语言现象搜集一名词动用一概念阐释:人类进化之初,语言简单,指称一类事物时,常常既指这类事物的名称,也指这类事物的动作。也就是说,既表示这类事物的名称--即名词,也表示这类事物的动作--即动词。比如"雨"字,既表示天上落下的水,也表示降水的动作--下雨。语言发展,分工趋于细密,名词动词渐有专词表示,但仍有灵活使用的时候,比如说本来是名词,却临时用作动词,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名词动用。二注意:1名词动用不同于兼类。兼类是指一个词兼有两种词性,而名词动用是这个词只有名词一个词性,偶尔用作动词。2因为我们阅读古籍是以现代语为参照的,我们在?卸识檬保3R阅掣龃试谙执河镏械某S靡逑钗荩掣龃试诠糯河镏惺嵌剩谙执河镏腥粗饕米髅剩饫啻什皇粲诿识谩U饫嘧滞ü中畏治隹梢耘卸āD纭肮摹弊止盼淖肿中问且恢皇帜米殴拈城霉模Ω檬嵌剩糯浼镆簿S米鞫省O衷诘某S靡庖迨敲剩墒窃谖难晕闹腥床荒艿弊髅识美创怼?三判定方法名词动用的判定方法主要是前面有主语、状语,后面有补语,基本上就可以判定该名词为名词动用。1策之不以其道。2驴不胜怒,蹄之。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4不足生于不农。5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6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7衣冠禽兽。8狼不敢前。9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0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四翻译:1译成相应的动词:蹄--踢;2译成相应的动词性词组:动宾:福--赐福;状中:前--向前走。名词动用及其翻译名词动用,也即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古汉语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对待名词动用,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考察。一、从它在现代汉语中的表达方法去看,名词动用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可以翻译为--介词结构+动词的名词动用这一类名词动用与古汉语名词作状语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古汉语中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分别表示处所、方位、工具、依据、比喻和对人的态度等多种意义。从翻译的角度去看,我们常觉得名词作状语仿佛是省略了某个介词,如"东流"是省略了"向"字,"箕畚运"是省略了"用"字,"人立而啼"是省略了"象"字等,因而感到古汉语行文十分简约,可用可不用的介词就干脆不用。用"省略"说来分析古汉语的语法结构是不科学的,但这种方法对于理解和古文今译却很有用。在讨论名词动用时我们不妨再用一下。如果说名词作状语是因为省略了可有可无的介词,那末再进一步,如果在名词作状语的结构里这个动词也是可有可无的,把它省去了以后,我们就得到了名词直接用作动词的格式,就是"向东流"(一般格式)-→"东流"(名词作状语,如"东流注于海")-→"东"(名词动用,如"江水又东")。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名词动用可以这样理解。我们可以从名词作状语表示的四种意义来观察ll、表示方位和处所(处所的少)方位词作状语,其中心动词有两类,一类是"行、流、飞"等表示顺着方向移动的动作,一类是"面",即只是朝向,并不移动。后一类动词意义比较简单,古汉语中通常不省去,而前一类动词意义比较明确,当不需要这么明确时常可不用,从而形成方位词直接作动词用的情况,如:①又北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