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代汉语(语法)古代汉语(语法)第一章古代的汉语语法研究第一节汉语语法研究简史战国时代,《公羊传》《谷梁传》就已涉及汉语语序、句子成分和句式。西汉初,、《毛诗诂训传》提出了“辞”的语法概念。唐孔颖达正式提出“语法”这一术语。宋洪迈提出“句法”的术语。元卢以纬的《语助》标志着古人对汉语语法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俞樾《古书疑义举例》,运用分析比较、排比归纳的方法,揭示出大量的古汉语句法结构的规律,接触到许多汉语语法方面带规律性的问题。晚清马建忠《马氏文通》标志着古代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词类研究第二节词类研究《墨子·经说上》“自前曰且,自后曰已;方然亦且。《谷梁传·桓公八年》“祭公来,遂逆:”:一、虚词:王后于纪。遂,继事之辞也。《说文解字》“者,别事词也。“矣,语已词也。“乎,语之余也。刘勰”:”””《文心雕龙·章句》把虚词分为三类:“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劄句之旧体;乎哉矣也,亦送末之常科。”真正把汉语词类分为虚、实两大类,并在比较明确的语法理论指导下提出分类标准的是唐代的著名语文学家孔颖达。其语法思想集中在他的《五经正义》中。孔氏以词义为标准,把词分成“义类”和“非义类”两大类。“全取以制义”的是义类;“假词以为助”的是非义类,即语助类。元泰定元年(1324),卢以纬收集古籍中的常用虚词129个,著成《语助》一书,这是我国虚词专著的先河。清刘淇《助字辨略》,将476个虚词,分为30类,是对虚词分类的第一个人,奠定了古汉语虚词研究的基础。清王引之《经传释词》,收汉以前古籍中的虚词160个。因声求义;多解释特殊用法;材料宏富,分类细密,体例严谨。是研究古汉语虚词的力作。动词、二、动词、形容词先秦人己知动词有主动和被动之别。《公羊传·僖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陈仪。迁者何?其意也。迁:之者何?非其意也。”汉代开始对主动式和被动式外部结构进行探讨。《公羊传·庄公二十八年》“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何休注:“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国语·楚语》“使子南戮于诸侯。;。:”韦昭注:“言为诸侯所戮。”到了唐代,不仅对主动式和被动式的外部结构形式作了进一步探索,而且还试图在理论上加以说明。《诗·邶风·柏舟》“觏闵既多,受侮不少。:”孔颖达疏:“小人见病于我既多,又我受小人侵侮不少。言觏,自彼加己之辞;言受,从己受彼之称耳。”古人还接触到动词及物、不及物的问题。《诗·周颂·赉》“我徂维求定。:”郑笺:“今我往以此求定。”孔疏:“往者,自己及物之辞。《小雅·甫田》“我取其陈。”:”疏:“且取者,自此及彼之辞耳。孔颖达曾提出“动义”这个术语。《易·颐·疏》“朵是动义,如手之捉物谓之朵也。这是汉语动词这:”个语法术语的胚胎。元代刘鉴《切韵指南·经史动静字音》正式提出“动字”(相当于现代的动词)“静,字”(相当于现代的形容词和名词)。马建忠从静字中再分出“名字”(相当于现代的名词),从而使实词的语法分类日趋完善。西汉初《诗毛传》开始用词的外在形式来显示形容词的词性。其一是用词尾“然”《诗·邶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传:“风且雨凄凄然,鸡犹守时而鸣喈喈然;”其二是用“××貌”《鄘风·干旄》。“孑孑干旄”,传:“孑孑,干旄之貌。”其三是用“××声”《齐风·载驱》。“载驱薄薄”,传:“薄薄,疾驱声也。”其四是用重言。《大雅·云汉》“旱既大甚,蕴隆虫虫”,传:“蕴蕴而暑,隆隆而雷。”唐孔颖达疏继承毛传声貌词之说而有所发展。《魏风·葛屦》“纠纠葛屦”,疏:“纠纠为葛屦之状,当为稀疏之貌。《齐风·载驱》疏“其车之声薄薄然”“薄薄,车声状。《卫风·硕人》”,”“硕人其頎”,疏:“以类宜重言,故笺云頎頎然也。”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问题,先秦人已有所涉及。《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乃瓜。瓜也者,始食瓜也。:”古人还注意到了使动和意动。《国语·楚语》“子尚良食,吾归子。:”韦昭注:“使子归也。《左传·昭公”十七年》“夫子将有异志,不君君矣。:”孔疏:“刘炫云:乃是不复以君为君矣。”古人还注意到了使动和意动。《易·丰》“丰,大也。:”王注:“音阐大之大也。”疏:“凡物之大,其有二种:一者自然之大,一者由人之阐弘使大。丰之为义,既阐弘微细,则丰之称大,乃阐大之大,非自然之大,故音之也。”第三节句法研究一、句子结构先秦时代,古人便开始注意了句子结构。《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羊传》“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即认为“王”是“正月”的定语。”《诗毛传》中有不少分析句子结构的例子。《周南·关雎》“琴瑟友之。:”传:“宜以琴瑟友乐之。明“友”做动词用;“琴瑟”则是“友”的状”语。《周颂·天作》“天作高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