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30课古诗四首练习.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八年级30课古诗四首练习.doc

八年级30课古诗四首练习.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诗四首》练习1.使至塞上中押韵的字有:边,延,天,圆,然。所押之韵为:an。2.请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①征蓬出汉塞。(借代)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对偶)3.赏析王维的《使至塞上》并答题。本诗从体裁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①本诗从体裁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看是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月下云飞镜,云生结海楼。)5.诗中表明诗人身份的一个字是:使,而表明“至塞上”目的的一个短语又是:问边。6.诗中与“塞上”相照应的词语有: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等。7.诗人在诗中以“征蓬”和“归雁”自比,流露出诗人飘泊天涯的的悲壮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8.诗中表明前线战事正紧的诗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9.写出诗中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的一联并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10.《归田园居)》中写诗人早出晚归到田园劳动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使至塞上》中描绘出意境雄浑、浩瀚壮美的沙漠景象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渡荆门送别》中用比喻描写水中月、天亡云的美丽景象的涛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归园田居》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2、“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一种辛苦而美好的田园。生活。这种生活在陶渊明的其他诗中也有表现,例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3、诗人躬耕田亩,将田间劳动写得富有诗意,其中你最欣赏哪一句,为什么?“种豆南山下”,语言亲切朴素,明白如话,以平淡的口吻写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及自己闲适寡欲的心境。“带月荷锄归”,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5.(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2)、本诗点睛之笔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反映劳作艰辛,但躬耕田园的志向不改,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3).能体现诗人要按自己愿望生活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4)、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不懈追求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5).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使至塞上》1.颔联表达了被排挤出朝廷的激愤抑郁和孤独思乡之情。2.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联想到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3.颈联具有哪些美?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4.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5.尾联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尾联用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刻石记功以返的典故,歌颂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精神,也显示出使臣对边关战事的关心。《渡荆门送别》1.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拟人。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