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金币:14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4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三角形的认识”(—54页例1、例2)。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2.操作认知三角形的高及高与底的关系。3.实践操作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稳定性。教学难点:认知三角形的高。教学准备教具:三角形纸、三角板、四边形、三角形。学具:三角形纸、纸条、图钉、三角板,每组一张主题图。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1.学生观看短片,提问:他们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呢?想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斜着钉一根木条吗?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就需要同学们动手动脑,共同研究。2.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主题图)“世界公园”里有些什么?图中有一位图形朋友,在世界公园里到处可见它的身影,它是谁呢?(生答后,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趣的三角形。二、探索新知(一)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1.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请在这张图上描画出三角形的形状,比比哪一组画得又快又好。(小组合作,在图纸上描画三角形)展示,并让学生上前介绍找到了哪些三角形,师:同学们的观察可真仔细呀,找出了这么多的三角形。老师想问问同学们,你是怎样辨别出这些三角形的?生:因为它有三个角。生:因为它有三条边。??师: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呢?指名说。师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课件出示)2.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联系我们学过的角的知识,指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课件出示图)3.练习:辨别哪些图形是三角形?说说理由。(课件出示)(二)认识三角形的高1.折高:同学们喜欢折纸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折一折三角形,拿出你们的三角形纸,跟老师一起折,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折法。折后检查,折痕是否经过顶点,被折后的两条边是否重合。小组内互相检查是否折对,教一教没折对的同学。师指出:从顶点到对边的这条折痕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就是它的底。(课件出示)2.探索高与底的关系:为了让三角形的高看起来更清晰,我们用虚线在折痕上画一画。老师把折的三角形纸贴在黑板上,用三角板靠着描高。你能用手中的三角板或直尺描出高吗?试一试。观察:高与底边形成的角是什么角?验证:用你手中的工具量一量。学生汇报,并说说是怎样量的。高与底形成的角是直角,那么高与底是裁垂叵担?师生小结:高与底互相垂直。3.在三角形纸上标出高和底。4.展示,评价。并多方位摆放,学生观察高与底形成的角有没有变化。5.练习:判断底边上的高对不对。(第3题,课件出示)(三)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1.学生分组活动: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某些物体上有一些三角形,如桥梁支架,自行车车身等,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做一个三角形框架和一个四边形框架。(出示教具)师:在实验中要用到大头针,请同学们一定要小心,别伤到手指,小组的同学互相协作,钉好一个角后就让一个同学拿着这个角,钉好的就不会散。①用纸条做一个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②拉动三角形的框架和四边形的框架。你发现了什么?四边形框架要变形,三角形框架拉不动,它的形状不变。师指出: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桥梁支架,自行车车身等要设计成三角形的了吗?2.说说我们身边哪些地方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3.练习第4题。(课件出示)三、总结1.现在,你对三角形有哪些新的认识?2.解疑:出示短片场景,现在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斜着钉一根木条了吗?四、课外延伸试一试,你能在一张三角形纸上折出几条不同的高?板书: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教学反思“认识三角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基本特征、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和稳定性,我围绕“画——折——拉”这一线索来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与操作中对三角形作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观察与操作实践中建立形象,形成表象,逐步掌握知识。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生活中,并用于我们的生活中。首先,我用修凳子这一情景设疑激趣,然后让学生找单元主题图中的三角形,并描画出三角形,使学生直观地感知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三个顶点。再通过折三角形纸认识三角形的高,通过观察、量一量得出“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的关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