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优秀教案.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优秀教案.pdf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优秀教案.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9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优秀教案动物儿歌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包括“蜻蜓”,并能规范书写7个生字。2.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儿歌。3.了解夏天一些小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小动物的兴趣。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教师出示夏天的图画,引导学生谈论夏天的美丽和快乐。然后,教师出示6种小动物的情景图,并展示相关的儿歌,激发学生读儿歌的兴趣。二、研究字词1.学生读儿歌,找出其中的小动物名称,并划上横线,多读几遍,确保读正确、通顺。2.通过拼音认读词语,去掉拼音认读词语,以及调换词语位置认读,帮助学生认字。3.观察生字特点,找出认字规律。这些字都有一个虫字旁,都是写动物的。同时,学生还学会了“蚂”“蜻”只要读半边的字就行了。最后,教师出示“蜘蛛藏迷网”,让学生猜字的读音,然后逐个点击出现拼音,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4.检查识字效果,并指导学生书写。三、研究儿歌,感受快乐教师让学生读儿歌,然后进行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快乐。同时,学生还可以质疑一些儿歌中的内容,教师可以进行解答和补充。最后,教师教授学生“网”字的写法。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学生朗读、拼写。2、教师板书田字格,指导学生书写生字。3、学生自行完成XXX书写,并互相检查。四、深入理解,感受语言美。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子的特点,如音、形、义、韵、意义等。2、学生自行寻找课文中的对子,标出并解释对子的意义。3、教师出示对子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语言美。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1、教师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生字、对子的重要性。2、布置作业:收集对子、对对子,明天带来分享。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拍手游戏、配乐朗读、自读、小组交流、书写、分析、感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提高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对子的研究,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和对仗的艺术,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出“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XXX”。2.进行开火车读和小组竞赛读,评选出最佳认字小组。二、写字1.出示7个生字:“古、凉、细、夕、XXX、语、香”,指名认读和领读。2.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学生书写空格。3.学生描红和临写,教师巡视和指导。三、课文详解1.进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正音。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2.进行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流利。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然后交换。引导学生想象,当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让学生感受到这些景象。四、背诵课文1.进行自由试背,同桌互相背诵。2.分成小组比赛背诵,男女生进行比赛。五、课文小结总结学生从这些对子中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如下:识字6古对今和风细雨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鸟语花香课后反思:在本堂课的教学和反思中,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力改善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学生在识字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激发他们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这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操场上: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正确书写7个生字,认识足字旁、提手旁和单人旁。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和以读带讲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并体验情感。2.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识字经验,学会使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识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读词语和朗读课文,让学生产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教学重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有积极参加体育运动的思想。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下课,在操场上玩各种游戏,比如开火车、老鹰捉小鸡和贴人游戏。今天我们一起研究第四课《操场上》,看看其他学校的小朋友下课时都在操场上做些什么。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认真看课题,然后两个学生一起读出来。接下来,老师让学生看图片并识字,指导他们如何回答问题。学生们发现图片中的小朋友在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打球、跑步、拔河等。通过这一轮的回答问题,老师发现学生们都是认真观察的孩子。老师告诉他们一个小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