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佛”指什么(shénme)?“如来”即是“佛”,“如来”和“佛”实际(shíjì)是一个意思,意为“乘真如之道而来”。比如称释迦牟尼佛或称释迦牟尼如来,都是一样的。但称释迦牟尼为如来佛就错了。因为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说明是某佛。菩萨菩萨是巴利文Bodhisatto的音译“菩提萨埵(拼音(pīnyīn):duǒ)”的简称,梵文是Bodhisattva,“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众生),全译是“觉有情”,它包括自觉和觉他两层意思,就是说,菩萨既是已经“觉悟的众生”,又是以觉悟他人为己任的有情。除了一般菩萨外,还有像观音、地藏、文殊、普贤一类的”大菩萨“。释迦牟尼(shìjiāmóuní)现世佛弥勒佛未来(wèilái)佛燃灯古佛(ɡǔfó)过去佛四大(sìdà)菩萨观音菩萨文殊(wénshū)菩萨普贤(pǔxián)菩萨地藏菩萨(púsà)表“愿”,所谓“愿”,就是要尽度六道众生,救人于苦难之中。据说他就是阎罗的化身,曾扬言“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你且看他据说古代有两个云游僧,他俩天天外出沿门托钵乞讨。一天下雨之后,师兄弟二人又托钵云游,偶然碰到前面有个水坑阻路。恰巧有个衣着华丽的小姐也走到这里,可是水坑太脏,这位漂亮小姐惟恐弄脏自己的衣服,站在水坑边犹豫不决。当小姐看到两位僧人过来时,便对他们说:“我想过这个水坑,二位师父能帮忙吗?小师兄连忙摆手说:“这决不行,我们出家人是不近女色的!”大师兄看着小姐乞求的眼光,说:“出家人慈悲为怀,我抱你过坑!”说着把手中的钵推给师弟,自己毫不犹豫地抱着小姐过坑。过河之后,师兄弟二人继续行脚,经过长久的沉默之后,小师弟终于忍不住了,他埋怨(mányuàn)道:“师兄,你不应该抱着那小姐过坑,这有损我们出家人的威信!”大师兄毫不客气地说:“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抱着她!”佛教(Fójiào)产生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代印度。由当时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所创,因而又称“释教”。佛教(Fójiào)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清净)的意思。20岁时,始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又对当时的婆罗门教不满,遂舍弃王族生活,出家寻访师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道。开始时,他在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学习禅定,后在尼连禅河畔独修苦行,进而至伽耶,在菩提树下深思默想,经过7天7夜之后,终于“悟道成佛”,这一年他35岁。之后,他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任教,历时45年,从者甚众,流传下来(xiàlái),称为佛教。据经典记载,佛圆寂时,寿80岁。1、传入之初,影响不大,依附于黄老之学,在皇室(huángshì)宫廷里传播着。中国战国时的哲学(zhéxué)、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2、佛经被译成汉语,统治阶级的支持,三国两晋逐渐流传开来.3、魏晋,佛教与玄学合流,大乘佛教的“般若学”借“玄学”之风繁盛(fánshèng)起来;玄学,魏晋时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一般特指魏晋玄学。“玄”这一概念,最早见于《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谓之深者也”。玄学即是研究幽深玄远问题的学说。玄学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rónghé)而出现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4、东晋、十六国时期,出现了汉地佛教的第一个高潮。经过四五个世纪的流传之后,中国佛教进入了宗派形成和发展的大成(dàchénɡ)时期。儒、佛、道三者鼎足而立。禅宗是具有(jùyǒu)中国特色的佛教流派,它既不是延续印度佛教已有的某个宗派,也不完全信奉某部已有的经典,而是建立了自己的宗经,标榜自己独特的修持方式。它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它公开宣称以六祖慧能的言教为经,并以开坛立宗的形式命之为《坛经》。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被公开而持久地称为“经”的佛教著作。禅宗自称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以心传心”。佛性本有佛性是众生本来就具有的,凡和圣的区别在于是否悟到它。佛在心中,自心即是佛,不须向外索求。无住生心要在没有执著的情况下,保持心的圆融无滞,自然流转。顿悟法门从众生到佛的转化就在一念之间,转化的形式就是“悟”和“顿悟”。“悟”就是“一念相应,便成正觉”,“顿悟”即“不由(bùyóu)阶渐,顿时完成”。六祖慧能是禅宗的发扬光大(fāyángguāngdà)者,提倡佛性本有、无住生心、顿悟法门。慧能以后,禅宗广为流传,于唐末五代时达于极盛。禅宗使中国佛教发展到了顶峰,对中国古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坛经》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