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史部分课程内容改革遇到的问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中国史部分课程内容改革遇到的问题.doc

在中国史部分课程内容改革遇到的问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中国史部分课程内容改革遇到的问题当前新课程改革已在湖南省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教师、学生的理念正在转变,但真正把新课程改革理念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还有许多困难。下面对自己在历史部分课程内容改革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一、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1、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很少提出问题。新课标要求“学会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交流思想、合作学习”,改变单一个体的学习方式。广大教师正把这一理念付诸于教学实践,但却存在不足:其一,单纯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而且分组方法单一,总是规定前后左右4位同学一组,不顾学生是否愿意。其二,每节课的容量较大,给学生真正讨论的时间太少。学生往往抓不住中心问题,表面热烈,但实际上并没有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这样,学生间的合作就徒有虚名,流于形式,学生也就很少能达到课标中要求的“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别说自己探究来解决问题。2、受传统教学思维、教学习惯的影响较大,教师、学生很难“动”起来。现在,大部分教师在安排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练习时,基本上都围绕教材知识反复讲练。学生所谓的“动”也是围绕教材进行记忆练习,思考的空间很小,“灌输”的意味仍然很浓。这样忽略了教材仅是“读本”的事实,背离了“课改”的方向。学生对教师存在依赖心理,传统的学习习惯仍没有改变,加上某些学科作业负担较重,历史学习基本上只能通过课堂完成。让学生去查找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高而效率低,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困难。3.历史课程改革所依托的教育理念仍需发展目前,我们已接触到丰富的有关教学的理论:如传统教学论从教的角度切入,实用主义教学论则从学生立场出发;心理学重在教学心理过程的分析;社会学关注师生互动、课堂生活、人际关系等;学科教学法则侧重于结合学科内容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的设计。这一切都有助于我们认识课堂教学。但是“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实践活动,是整体的、师生交互作用着的动态过程,从某一侧面或层次的研究无法真正揭示课堂教学的本质。对此,我们缺乏综合性的研究,或者说是缺乏对这些理论的整合。因此,我们面临的任务不只是改革实践,同时,还需要创造出反映课堂教学实质、能够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新理论4.历史课程改革所倚靠的文化背景存在着严重弊端新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一直遭到传统观念的抵触,并没有得到完全有效地贯彻。说到底,就是新旧文化在观念上的冲突。中国传统文化中重传统、重权威、重忠孝、重功名的价值取向,已成为新的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人本思想贯通的障碍。5.缺乏人文关怀、忽视基础性由于教育体制、教育内容缺乏人文关怀,教育评价又重视功名及权威,没有从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教学,因此我国在校生的学习不但达不到教学要求,而且求知欲和自信心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教育已成为终身学习的过程。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必要的文化科学教育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为他们今后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是基础教育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志。由此可以预测,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背景下,历史课程改革的步伐必将受到制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目前的观念、行为,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阻力。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典型的长期行为,教育的质量问题不像产品的质量那样立竿见影,其后果要几十年后才能陆续显现出来。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确实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基础教育的大规模、高速度伴随着低质量、低效益,导致尽管受教育年限延长,而实际结果却与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南辕北辙,教育事业恶性循环,国民素质堪忧不过也应该看到,历史课程改革的核心,应该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仅仅是随着教育理念及其实践的改变而改变,还随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成功实施,也必将改良这种文化。因此也只有坚持进行课程改革,传统文化才能焕发青春。如何使这种相互影响成为良性循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二、几点思考:从上述列举的几个问题,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实践探索。1、打破以往授课的基本程序,创设历史情境,感悟历史。要使学生动起来,可以打破以往授课的基本程序,即: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新课改提倡在课内外开展以探究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因此可用新的教学程序: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请学生提出初步方案――提出猜想或假设――实验或验证――学生间交流评价。教师要尽可能创设真实而全面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角色体验式自学。这样才能感触历史的生动,才能更牢固地理解历史。因而将学生带入所讲述的历史氛围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进程,也是进行创新教育、开放教育的一种很好方式。如在讲“秦始皇巩固统治的措施”时,我让学生分别装扮成秦始皇和秦朝大臣,进行模拟讨论,在讨论中,完全由学生根据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