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国物流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材料——中远物流2005/11/03---------------------------------------------------------------------------------------------------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成立三年多来,物流业务发展迅猛,年营业额从2002年的45.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88.6亿元,年均增幅超过50%,有效地实现了快速“做大物流”的既定目标。一、中远物流的市场战略和合作战略(一)市场战略:中远物流的战略定位是“整合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战略目标是“做最强的物流服务商,做最好的船务代理人”。为了辨别物流领域内有吸引力的行业,中远物流通过资格标准和吸引力标准两个过滤器对目标物流领域进行了选择,对自身的发展有了清晰的市场定位和明确的发展规划,确定了家电、汽车、化工、电力、会展、零售六大物流服务品牌。(二)合作战略:中远物流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本土大型国家重点生产制造企业,通过寻求与这些企业的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发展,互利双赢,并伴随其拓展海外物流市场,实现中远物流全球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战略目标。中远物流与生产制造企业的合作模式:1、战略合作:以双赢为目标,与其结成战略同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中远物流为其提供总包物流服务。2、资产合作:以资产为纽带,与其建立资产关系,共同出资成立专业物流公司,由合资公司为其提供专业化物流服务。3、业务合作:以项目为依托,与其签订服务合同,由中远物流为其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二、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生产制造企业结盟的必要性(一)稳定的业务来源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客户是物流服务的对象,是物流企业利润实现的源泉。稳定的客户群能够进一步扩展和充实物流服务市场空间,使物流服务企业的发展拥有稳定成长的市场与客户基础。只有拥有稳定的核心客户才能帮助物流企业跨越临界规模而进入持续稳定的业务增长阶段。稳定的客户群表现在:接受并长期消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够并愿意参与物流企业的业务计划,能够理解物流企业的业务的调整,主动与物流企业沟通自己的要求,在通常情况下,有较强的抵御其他物流企业竞争者的“利诱”。当然,物流企业稳定的客户群是其长期提供物流优质服务创造形成的。在延续物流企业生命上,物流客户群对于物流企业在营运、财力、管理、服务品质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物流企业必须像经营产品那样去“经营”客户,以获得客户的信赖为经营目的。(二)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是物流企业和生产制造业的共同目标随着加入WTO、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开始加速融入国际市场。国际贸易的飞速增长使众多中国企业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的一环;国际知名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公司几乎全部进入中国市场,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国内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及第三方物流公司已经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成为供应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是以库存管理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和控制的能力。要想提高核心服务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作为物流企业,不能只从运输的角度为客户进行考虑,而应从整个供应链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制造和加工、仓储管理、产品销售及最终的配送等各个环节去了解,而且要参与进去,帮助客户进行规划协调和统筹,提供增值的物流服务,跟企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他们与制造企业的关系不再停留在买卖关系上,而是以战略合作为基础,深入到制造企业的生产领域和销售领域,参与到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中去,对其供应链进行不断改进,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核心服务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现代物流已经成为贯穿整个企业生产活动、销售活动的链条,如果没有链条,企业就无法形成一种快速反应的能力,同时,由于资金、技术和专业管理水平的限制,传统的“大而全”、“小而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的经营组织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这使生产制造企业开始考虑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的道路,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物流管理知识、规模效益和系统协调效益,优化供应链管理,减少企业的库存量,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增强生产经营的“柔性”,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于是,国内一些大的生产制造企业开始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专业物流企业缔结战略联盟,让物流企业融入到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中,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三)“走出去”成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生产制造企业的必然趋势随着入世后过渡期来临,我国生产企业参与全球化进程将出现新格局。新的国内外形势要求生产制造企业对“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内涵予以明确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