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英美文学中的现代人文主义观论文摘要:本文试就如何在英美文学课教学中,通过对中西文学差异的对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美文学中所表现的生死观、爱情观以及自然观中所体现的现代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精神,从而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关键字:中西文学;对比法;人文精神教育是人的教育。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重要本质特征就是它的人文性。而英美文学课的设立无疑会强化这种注重人的灵魂和人性的人文性教育。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英美文学所关注的正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周国平教授把人文性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我们理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偏重伦理和实际,把对人际关系的注意和研究放在首要地位,而忽视对人内在心灵的透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人世伦理。而西方文化除了重视实际,也重视精神的价值;尤其重视哲学和宗教,把对美好社会和人类本性的探究放在重要地位。西方的文学,由于受古希腊理性主义、希伯来救世主义以及古罗马征服态度的影响,他们重视自我、张扬个性。中西诗歌主题方面的几点差异本文主要就中西诗歌揭示的不同的情爱观、死亡观和自然观三个方面展开比较。情爱观:西方诗歌表达爱情、赞美爱情、讴歌爱情的主题比中诗不仅多得多,而且感情也奔放和深刻得多。他们在极力夸赞女人美貌或是直接表达浓浓爱意方面,其直接、奔放、真挚非中诗可比;而与这种崇尚女性的美和爱的审美传统相比,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显得对英雄的崇拜和歌颂有余,而对女性的美和爱重视不够。中国爱情诗词讲究含蓄委婉,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感情激越。比方说中国诗人描写爱情,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始终不把那种爱表达出来,而西方诗人会高喊“但不知你能否接受/这颗心对你的仰慕之情/连上天也不会拒绝/犹如飞蛾扑向星星/又如黑夜追求黎明”。英美诗歌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他们的情感是激烈运动的、是追问的、是探求的。死亡观:对待死亡的主题,中国文学受未知生,焉知死的儒家学派以及道家回避死亡的影响,较少探问死亡的问题。受中国宗法血缘观念的影响,中国人将生命的永恒寄托在子孙后代生命的不断绵延上。儒家积极入世精神也使人们关注现世功业以求名扬万古,因而我们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高昂陈言,也有陶渊明的“朝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的庄严表迹。而西方文学受基督教和西方哲学的影响,他们不避死亡,他们认为未知死,焉知生,追求“向死而生”。西方诗人创作了大量探寻死亡超越死亡的文学作品。有的诗人想象自己的死亡场景,有的描绘死后的浪漫和从容,把死亡看成一种生命的场景转换甚至是步入天堂的开始。实际上,这种对待死亡的态度正是我们的文化缺少的。我们的教科书讲的大多是人生观,少有人死观。而有关研究证明,思索死亡更让人们积极地面对人生。如何看待人生的有限存在?如何从积极的人生意义上把握人生的大限?海德格尔提出的“向死而生”不失为一种大彻大悟的人生心态。自然观:大自然历来是中国诗人和英美诗人饱蘸笔墨所讴歌的对象。他们歌颂自然,赞美自然,以大自然的一景一物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然而,自然在中西方文化里所蕴含的意义是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儒释道的影响,崇尚“天人合一”“清静无为”,再加上中国数千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中华民族养成了内敛、含蓄和乐天知命、安土重迁的性格,反映在民族心理上则是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便是花香鱼虫、和睦融融、大美不可言的自然,反映到诗歌里便是追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一如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况味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无我境界;一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清静妙境。与中国所处的大陆环境不同,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如雅典、罗马,均处于地中海沿岸,人们生存发展的空间相对狭小,为了寻找更大的发展机遇,他们充分利用海洋的便利条件,人员交往和流动频繁,商业比较发达,这样的环境和经济活动赋予了西方人开放和直率的性格.再加上他们受古希腊理性主义、希伯来超越意识以及古罗马征服态度的影响,他们崇拜的是上帝,认为大自然和人都是上帝创造的;同时,他们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把自然当作人驾驭和征服的对象,标榜人类中心主义。这种与自然的关系的疏离和对立表现在诗歌里便显示出了不同于中诗的情趣和魅力。表现在他们的文学作品的自然观多是人物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