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PAGE7?公仪休拒收礼物?文本细读?公仪休拒收礼物?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个独幕剧,讲的是两千多年前鲁国的宰相公仪休拒收某大夫让管家送来鲤鱼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公仪休是一个清正廉明、坚持原那么、聪明机智的人。1.剧本的写法与一般的课文不同,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的人物。方括号里主要交代舞台的布景和人物活动情况,小括号里提示人物的动作、表情、神态、心里活动等。2.公仪休:鲁国的宰相。在古代,宰相一职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我们难免会想:公仪休是*什么身居宰相之位的呢?是凭真才实学,还是*旁门左道?做了宰相之后,是像包公那样清政廉明为官正直,还是如和绅一般贪脏枉法为官不仁?从题目公仪休拒收礼物我们已经可以初步断定是前者。鲁国某大夫管家。旧社会里称呼地主、官僚等管理家产和日常事务的地位较高的仆人为管家。虽然说管家也是仆人,但他又不是一般的仆人,他是得到主人相当信任的人。主人挑选管家首要的原那么便是绝对的忠心,其次是有高超的管理才能。现在我们眼里的管家难免有些愚忠,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管家大多精明能干,附和上下,常常为主人出谋划策,因而最得主人的信任。子明:公仪休的学生。[幕起,子明正在席上读书。公仪休由内室上。这两处交代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好学的子明。正是午后,人们大多在休息,而子明却在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自觉读书,这也是他可以做宰相学生的原因之一吧。3.子明:〔忙起身向老师行礼〕老师,我刚来一会儿。你吃过饭了吧?动作忙起身、行礼和语言您,让子明知书达礼的性格特点跃然纸上。我刚来一会儿。是真的一会儿吗?是不是为了宽慰老师呢?也许是他读书太专注了,所以才会觉得刚来一会儿。4.公仪休:嗯,刚吃过。〔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这两句台词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十分爱吃鱼的公仪休:请看,他刚吃过鱼,却已经在回味了,好似还没有吃尽兴,可是他明明刚刚吃了一整条鱼。在他看来,鲤鱼不仅仅是味道鲜美,而且是实在鲜美呀!我们大多认为再好的美味每天吃也会腻的,可是他却说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那么我们不得不疑心,他前面所说的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是不是真的很久了,他的很久是指多久呢?我们虽然不得而知却可以猜出一二了。5.公仪休:子明,烦你去看一下,是谁来了?老师让学生做事,却要说烦你,可见他并不以老师和宰相的身份而自恃清高、自命非凡,这就让我们对他休礼贤下士和师生平等的做法而肃然起敬,也让我们对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说法有了更深的理解。6.管家:〔满脸堆笑地〕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乍一听,这话说的多贴心哪!如果这是皇上论功行赏时这么一说,那作为臣子的公仪休就是再日夜操劳也不会觉得太辛苦了;如果是百姓这么一评价,为官者也该感到欣慰了;如果是爱妻或子女这么一说这么一做,那又是何等的幸福啊!可是这话偏偏出自管家之口,而且还是满脸堆笑地传达他家主人的意思。试想,这笑怎么会堆在脸上呢?管家口里的您也是表示尊敬吗?他家主人叫他给公仪休送鱼会是什么意思呢?真的是因为公仪休为国为民日夜操劳,所以送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这么简单吗?如果是这样的话,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的人可多了,那他家主人怎么不都送些鲤鱼补补身子呢?因此,这里笑是假的,如果是真的笑应该是怎样的呢?补补身子也是假的,管家以及他家主人送鱼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呢?7.公仪休: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多么机智的公仪休啊!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意思是我心领了,明明喜欢吃鱼,却撒谎说自己连鱼的腥味都不能闻,说得管家是毫无盘旋的余地。那么,这撒谎的背后我们又能看出点什么来呢?是圆滑和虚伪吗?透过公仪休的撒谎,我们看到他采用的是一种多么机智的拒绝。他为什么撒谎,为什么不直接拒绝呢?因为直接拒绝,很可能得罪了某大夫,会造成更大的矛盾,而且这么一撒谎,也给了管家和他家大人一个台阶下,这又一次表现出他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魄。8.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这段话是公仪休向子明解释自己为何拒收礼物。他接连用了正因为所以、如果就、如果还三组关联词进行层层推进式的说明,最后再用不是一直有鱼吃吗?一个反问句收尾,说得有条有理,逻辑缜密,气势夺人。首先,这话是说给他自己听的,是深刻的为官之道的剖析;其次,这话又是说给子明听的,但是他不仅仅是在答复学生的疑问,而是适时地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