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圆柱的认识》课标解读稿一、教学内容:圆柱的认识二、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目标设置的依据及相关解读依据一:《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圆柱的认识》对应的目标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柱,认识圆柱的展开图。课程标准中的目标显然是笼统的,我们要对其进行分解(即细化),分解时,先分解知识(即目标中的名词),再分解认知行为(即动词)。第一步:寻找关键词。通过分析,这里需要解读的关键词主要是:“认识”、“圆柱”、“观察、操作”等第二步:分解知识性关键词。圆柱,圆柱有直圆柱和其它的圆柱,我们小学学习的都是直圆柱,另外还知道圆柱有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柱体的展开图,就是知道圆柱的展开图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圆和一个侧面组成的。第三步:分解行为动词。认识:可分解为能说出圆柱的特征,结合实物或模型及图形,指出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观察、操作可分解为学生通过动手把圆柱体沿着高剪开,然后看一看、说一说,概括出圆柱的特征。第四步:形成剖析图。(根据前面的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单位单位“1”的含义分数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难点重点、难点识别圆柱的特征圆柱的侧面特征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圆柱的展开图重点、难点指出结合实物说出从很多实物中找出认识圆柱辨别圆柱的认识义概念分解动词分解依据二:单元教学目标《教师教学用书》中呈现的单元教学目标中有关《圆柱的认识》内容标准,摘录如下:1、认识圆柱,掌握它的基本特征。2、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其分解方法同上,不同的是《教师教学用书》对圆柱的要求是“掌握它的特征”,我们对“掌握”进行分解如下:“掌握”可以分解为使用、质疑、辨别、设计、解决、检验、总结、证明、评价等。依据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的第一节《圆柱的认识》的例1和例2。例1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形的实物,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高。然后通过观察、触摸知道圆柱的特征。例2主要是教学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教材没有直接指出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及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的关系,而是让学生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然后引导学生剪开圆柱形罐头盒的商标纸,使学生发现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再通过操作验证比较,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圆柱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的高。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动手探究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依据四:学情“圆柱和与圆锥”是小学阶段学习集合体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学好这部分知识,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形体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圆柱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圆、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教学时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从学生亲近、熟知的茶叶罐、茶杯等实物引入,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圆柱的各个组成部分,知道圆柱和直圆柱之间的关系,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理解圆柱的侧面与圆柱体的关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目标陈述依据课程标准、单元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圆柱的认识》的教学目标我确定如下:1、出示一个圆柱体,学生能列举出圆柱的各部分名称。2、学生能借助日常生活中圆柱体实物,说出圆柱的特征,并用圆柱体的特征来判断哪些物体是圆柱体。3、学生能看懂圆柱的平面图,能归纳出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之间的关系。4、学生能运用圆柱的特征动手试做一个圆柱。三、评价设计教学目标确定后,用什么方式检查目标的达成情况,我们就要设计评价方案,主要包括评价的方法及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方法一般采用课中提问、观察及评价样题等。如:1、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圆柱体实物和教材11页的“做一做”来检测目标1,达标率100%。2、通过提问和一些练习来检测目标2,达标率95%。3、通过动手剪一剪、看一看、说一说归纳发现的结论和评价样题来检测目标3,达标率90%。4、通过教材12页的评价样题来检测目标4,达标率85%。附:评价样题:做一做: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1、下面各题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圆柱?请指出来。2、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请标出来。3、折一折,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图形,写在括号中。4、下面的哪个图形是圆柱的展开图?(图中单位:cm)四、教学流程预设本节课共分五个教学环节:(一)联系比较、建立表象;(二)导探结合、形成新知;(三)教学小结;(四)强化练习、巩固新知;(五)反思过程、总结提高。(一)联系比较、建立表象(1)观察、联想:师: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师拿出一个用红布蒙着的圆柱笔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