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管子财政收支理论评价管仲,春秋时期齐国人,《管子》是后人依据管仲的言行整理的一本书,是先秦时期一部极有价值的哲学、政治、经济鸿篇巨制,现存七十六篇,其中约有二十多篇是以研究财政经济为主的论文。《管子》一书中所反映的财政收支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财政收入理论取之有度的薄税政策。《管子》不是无税论者,而是主张轻税,反对重税。它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提醒不顾民力横征暴敛,便会造成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尖锐矛盾。《管子》认为实行重税有三大弊病:一是妨碍生产;二是影响人民的生活;三是招致人民的怼怨。而“薄赋敛,毋苛于民,待之忠爱,而民可使亲”。可见《管子》认为统治者应采取“取于民有度”的薄税政策。为了合理确定百姓的税收负担,《管子》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相地而衰其征”。即要视其土地的肥瘠来确定赋税的标准,实行按负担能力来征税。不同土地课征的税率不同,不同年景按粮食收成的好坏税率也不同,同时还区分耕地与非耕地的税率。2、减少税种。主张以土地税为主,如“赋禄以粟,按地而税”、“相地而衰其租,则民不移”。因为土地是国家和人民的根本,没有土地,就不能进行农业生产,也就没有征税的来源。而征税的项目多,会使人民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威胁君主的统治地位。可征可不征的税收尽量不征,必须开征的税收应从轻征收。3、单一税率。《管子》说:“征于关者,勿征于市;征于市者,勿征于关”,即关税和市税只征其中一种,不可同时并征。它还主张一物只可征一次,不可一征、二征地重复课税,因为这会阻碍商品流通,妨碍产业发展。强调经济收入的财政观点。《管子》主张以增长的经济收入,来代替强制性的租税收入,这是它在财政思想上的杰出贡献。1、国家经营粮食买卖的收入。《管子》说:“五谷粟米者,民之司命也”,又说:“吾人御谷、物之秩相胜,而操事于其不平之间,故万民无籍,而国利归于君也”。即主张国家通过征税、预购等方式掌握大量的粮食,当粮食价格大涨时,统治者可以通过粮食买卖获取巨额利益,以此作为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2、盐铁的专卖收入。盐是人人必需的生活资料,铁制工具是农业、交通和纺织等行业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对盐铁实行不完全官专卖,只需在销售环节酌量提高价格,就可获得财政收入,使国家获取厚利。3、山林川泽的管理收入。《管子》强调山林川泽管理的重要性时说:“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国家管理山泽,按时开放,“使民求之,使民籍之,因此给之”,因此可取得各种形式的收入。如在木材的采伐使用方面,任何人缴付规定的租金即可入山采伐木材。二、财政支出理论《管子》对财政支出的观点,总的是主张“用之有止”,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则是灵活运用。主张节俭,不能过于奢华。《管子》认为,节约应先从宫廷开支着手,特别是君主更要清心寡欲、俭朴自恃。修建宗庙、宫室,要有一定的标准,使用车马要适度,取消对国家无益的活动开支,国家的财政才会充裕,君主的地位才会巩固。必要支出不能吝啬。《管子》认为君主应“审用财”,即须考察开支的实际效果,只要是有利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必要的费用支出,是不应吝啬的。1、发展农业、工商业的各项支出。《管子》认为,要发展生产,必须要首先聚集人民,使之地着。它说:“百姓不安其居,则轻民处而重民散,……地不辟,则六畜不育,六畜不育,则国贫而用不足;……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为了安民著土,国家要经常筹集款项,号召百姓兴办有利于发展生产的事业,如“辟田畴,利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樯,修墙屋”。同时,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国家也要“法伏利,输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照顾到商人的利益,为他们赚钱创造条件。2、外交经费和军费支出。管仲齐桓公时,三分之二的费用用在外交事务上,三分之一的费用用在国内事务上,即“管仲会国用,三分之二在宾客,其一在国”。因为涉及到政治和国家的名声。《管子》指出:“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把聚财作为军事胜利的决定因素,军费开支不能省,因为涉及到国家的安全问题。3、社会福利支出。在《入国》篇中把社会救济归结为“九惠之教”,即老老、慈幼、恤孤、养疾、合独、问疾、通穷、振困、接绝,国家对于老幼孤疾,或因自然灾害造成生活困难的,除部分或全部减免租税外,还给予一定的接济。同时《管子》也认识到,纯粹的救济只适于老弱病残幼,而对于有劳动能力者,应该给他们提供劳动机会,即使被救济者不致养成懒惰的恶习,又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利用国家支出,促进消费,刺激生产。《管子》不仅知道节俭在正常时期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还认为“侈靡”的财政支出在特定时期有其特殊作用。在社会生产不振经济萧条时期,在国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