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摘要:教师要常常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的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了什么有没有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预设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问题的根源何在由此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设计。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效率中图分类号:g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6c-0117-01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人在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着研究与探索每节课下来我都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地琢磨和思考。通过实践我认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应在以下几方面努力。1师生关系和谐有效课堂基石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这就对教学的环境提出了高要求教师应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做到以下几项:1课伊始情已生。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应该创设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画面、视频或者用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或名人轶事引入本课内容这样学生能较早的进入学习状态学校效果事半功倍。2课进行情更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真情的交流从学生的角度精心设置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开发。3课已终情犹存。“亲其师者信其道。”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交流平台与学生交朋友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更要关心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课后多与学生在一起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指导学生成长。2目标明确有效课堂的航标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清晰、集中、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么怎样才能拟定科学、精确的导向性教学目标呢1“课标”的研究。教师要领会“课标”的意思掌握其精髓在哪里并根据“课标”的要求落实在每一节课的授课教学中。2教材的研究。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把教材的内容深刻的领会也就是先把教材吃透这是一个预设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掌握教材所蕴含语文学习中所要传递的信息和编者的意图并结合每个学段的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策略这是一个从宏观到具体逐渐从想象走向课堂教学的过程。3学生的研究。在“课标”中学生必然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学也是围绕这学生所开展的。所以我们要了解并把握学生学习的特点和学习的规律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的状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要学会整合。我们不仅要把握“课标”的精髓还有将教材的内容吃透并全面的了解学生在这些基础之上对教材资源的整合也是必不可少的既要能体现出“课标”的精神又要体现出语文的特点既彰显了教材的特色又让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在教材中学习的快乐并享受着语文学习的乐趣。3面向全体有效课堂的增效剂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参与和有效参与是教学效果的保证而课堂教学若离开了全面性和有效性这两方面那么课堂教学将沉闷呆板毫无活力。1全面参与。全面参与要求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制定有层次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组织学生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参与带来的成功与满足都有所发展。2有效参与。要实现学生主体有效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伴随学生的积极体验这是一种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一种积极参与的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课堂中教师要把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探求深入钻研充分讨论使他们思维得到启迪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不仅学会而且会学。4自主探究有效课堂的铺路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而要通过巧妙的启发诱导点燃学生自主探索、自我发现的热情和智慧并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到见解让学生的创造才华和个性品质飞扬。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它对于学生来说是自由的、是思想的、是成长的。1自由的课堂。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重要基础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醒学生的潜能使得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能够在教材的天地里自由翱翔。2思想的课堂。思想意味着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必须要有积极的思维活动要在与教材对话的过程中让自己的心与教材的脉黄鹛裁馕蹲?aid="sogousnap0_23">课堂教学要引发一些矛盾冲突让学生直面矛盾潜心会文熟读精思交流碰撞分享收获。3成长的课堂。课堂上我们应该聆听学生心灵成长的拔节声使得他们的语言在读书的过程中变得丰厚情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变得丰富思想在碰撞中变得深邃智慧在对话的过程中变得灵动。5评价适度有效课堂的助推器课堂上学生学习最有效的直接动机就是教师的激励性评价笔者认为评价要适度、客观、公正对学生活动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所以教师要学会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许多优秀教师非常善于运用鼓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