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书画鉴定学科建设问题的几点思考殷晓蕾(青岛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61)摘要:本文从书画鉴定自身特点出发,指出其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滞后性所在,并通过对其学科建设问题的思考,认为,如能明确书画鉴定的终极目的,才能为建构书画鉴定学奠定起良好的基石,从而建构起现代形态的书画鉴定学。关键词:书画鉴定;艺术鉴定;技术鉴定;学术鉴定中图分类号:J184文献标识码:BThinkingontheAcademicDevelopmentofCalligraphyandPaintingAppraisalYINXiao-lei提起我国传统的书画鉴定,可谓是经验丰富,内容广博,然而,面对当前与其相关的诸多人文学科的纷纷建立,不仅欲为其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相对滞后性略作一番反思,下面就谈一些粗浅的体会。(一)传统意义上的书画鉴定一般包括目鉴和考订两方面。目鉴,就是凭感觉、凭观察来鉴定书画作品,这自然要求鉴定者要有极高的艺术素养和艺术鉴赏力。因此,目鉴又可称之为艺术鉴定。所谓艺术鉴定,就是指从用笔、用墨(包括用色)、章法布局、意境、格调等方面来认识书画的总体面貌,进而对其进行鉴定。考订则是在目鉴的基础上对书画作品的真伪作进一步的考证辨讹。在这一过程中,鉴定者需要借助书画作品的款识、题跋、印章、装裱形式乃至各种文献典籍进行考订,于是,考订实际涵盖了技术鉴定和学术鉴定两方面的内容。技术鉴定,就是抛开书画作品本身,侧重于从款识、题跋、印章、纸绢、装潢等作伪手段来鉴定书画作品,而学术鉴定则是从文献著录、史料考证、文物旁证等方面鉴定书画作品的真伪。这样,艺术鉴定、技术鉴定和学术鉴定就构成了书画鉴定的三大基础,当然,何者为先,何者为辅,还是各有侧重的,否则,即不合乎辩证法的规律,更不符合书画鉴定的鉴定标准与原则,下文则分而述之。艺术鉴定是书画鉴定的基础与前提书法与绘画是中国艺术的两种基本形式,故而欲对其真伪作一番辨别,艺术鉴定乃是首要的途径与方式,因为惟有艺术鉴定关涉到的才是艺术本体方面的问题。至于技术鉴定、学术鉴定等手段虽然也很重要,充其量仍然不过是在书画的外围打天下,总觉得和书画本身隔了一层,不如艺术鉴定来得直接简便。一般说来,艺术鉴定能解决的问题,就无须技术鉴定和学术鉴定作为旁证或辅助的手段。古代许多鉴定家多为书画大家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使是在作伪手段已高度发达的今天,那些在书画领域颇有造诣并且对书画史论较为熟悉的人物也仍然是当之无愧的鉴定家。这也正是“望气说”在书画鉴定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书画作品既无款识、题跋,又无印章,更未见于任何著录,技术鉴定和学术鉴定都无所作为时,艺术鉴定更能凸显其意义与价值。说到书画鉴定的玄妙性,实际上与“望气说”密不可分,在外人眼里,那些鉴定家往往只看一眼作品,就能马上判定出作品的真伪,甚至还能将作品真在哪儿,伪在哪儿说得令人信服,已经是鉴定高手了,更有鉴定家只判定真伪,不作任何点评,这更给书画鉴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书画鉴定远没有那么玄妙抽象,而破除其玄妙莫测的不二法门就是从事书画实践,并且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只做书画爱好者,而是能真正进入这一领域,多观摩作品,多体会比较不同的风格、体貌,多实践,多创作,各种风格、流派的都能有所涉猎,才能知其然,并能知其所以然,深入抓住书画自身的特点,这也是真正意义上从科学角度来从事书画鉴定工作。技术鉴定、学术鉴定是书画鉴定的辅助手段与艺术鉴定相比,技术鉴定和学术鉴定两种手段都是可以言传身教的,毫无玄妙抽象可言,只要对书画鉴定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的历史、文学甚至服饰、建筑等文物知识有着深刻的把握和理解,许多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即可迎刃而解,对于这两种手段的运用自然也是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流传有绪的古代作品,这两种手段颇有用武之处,特别是在对一些利用艺术鉴定手段难以判定,有时甚至是对已确定无疑的作品进行辨伪考订时,其杀伤力可谓是有目共睹。如傅熹年先生利用自己丰厚广博的建筑学知识认定隋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乃系后人摹本,分析得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前不久,笔者看到一幅清代画家李育的折扇面作品《山中试茗图》,题款为“道光乙酉”年,李育的生卒年为(1843——?),而“道光乙酉”年则系1826年,查阅俞剑华《中国美术家人名大词典》,李育者,只此一人,显然,此幅作品极有可能是伪作。尽管技术鉴定和学术鉴定在书画鉴定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是面对那些没有款识、题跋和印章,也不见于著录的作品时,它们顿时显得束手无策,更遑论遇到现当代书画作品了,无怪乎一些主要从技术鉴定角度鉴定书画作品的鉴定家在鉴定具体的作品时常常有诸多禁忌。因此,严格意义上的书画鉴定家应将艺术鉴定作为鉴定工作的基础与依据,而不应过分依赖于各种文献资料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