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学的缺失 (2).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传统教学的缺失 (2).doc

传统教学的缺失(2).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传统语文教学忽视了“主动发展”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关注教科书的知识内容层面(即教什么),而对教学内容如何向学生呈现(即怎么教)及对自己的教材处理与教学组织的理由(即为什么这样教)这两个方面则不予关注或关注不多。教师的教材处理、知识呈现与教学组织等重要环节往往只是依赖并搬抄语文教师用书,却没有体现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由于教师依据语文教师用书安排的内容有计划地进行讲授,语文教学过程被限定为对语文教科书的“传授——记忆——巩固——测验”这样一个定型系统[2]。教师对考试评价功能的误解导致教师不敢越语文教师用书雷池半步,从而导致语文课程内容高度划一化,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定型化,并加剧了语文考试竞争的激烈化。传统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关于语文课程的理解、研究与开发实践被扭曲为机械地传授现成的课程内容(即语文教师用书内容),语文教学极有可能陷入“建设一个没有头脑的公共关系的世界”[3]的危险,此种情形在目前课程改革背景下依然盛行。语文教学追求语文课程内容的划一化,指语文教师将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作为一种主流话语,操纵和控制语文课堂,压抑与否定不同于教学参考书中的观点的不同的声音,让学生甚至自己的情感、理智和意志等淹没在语文教学的主流话语之中,集中体现了语文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很大程度上,语文教学的“宏大叙事”是教师错误的知识观造成的,与应试教育的选拔功能压倒了发展功能不无关系。教师将语文教师用书上的观点奉为圭臬,无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命体验;教师为追求教学进度与教学效率采取同步教学,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学习差异。这决定了传统语文教学的知识中心、文本分析模式与线性思维方式。教师长期缺乏课程意识,导致“教师的专业性、自律性退化”,以及“课堂中教师的构想与儿童的学习经验的缩小与贫困化”。[2]虽然“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关于师生教学关系的准确描述,但是传统语文教学中真正体现这种关系的并不多见。“对于教师而言,没有他们自由自觉的思考、理解、选择和采取行动,就等于没有形成真正的教学意向,没有真正地理解教学内容,没有真正地建构教学关系,没有承担教学伦理的义务。”[1]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借助教师“自我负责”的教学,孕育学生“自我负责”的学习。“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是一个逐步由他律走向自律的过程,课堂教学不能只考虑学生的接受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说,应试教育课堂上语文教学的重要失误,在于教师教学的理智缺席,没有为学生提供智力挑战情境与问题解决任务,因此也就消解了知识对学生心理体验与思维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这样的教学不是追求扩展学习者的自我经验和世界经验,而是追求灌输的目的。强制性的操纵和灌输教学都不懂得使学习者解放性过渡到教育上自我负责的行动情境中去。”[4]学生习惯了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却没有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的积极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