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课堂缺失了什么?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冯丽虹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长期以来,教师们不断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唱、游、说、演、赛等,有声有色、轰轰烈烈。然而“天衣无缝”的预设课堂教学在实施后似乎总“美中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或多或少的偏差,那么它到底缺失了什么?结合外出听课、评课以及自身教学实践,我发现了被教师们疏忽遗漏的“角落”──意识,下面就此谈谈:现象1:遗忘型教学apple,orange,pear,banana,mango,peach,watermelon,grape等水果类单词,复习巩固阶段,教师为了避免枯燥机械的跟读而带来学生学习兴趣的消磨,采用了闻闻猜、摸摸说、画画写等多种游戏、比赛活动,学生兴趣高涨,大胆开口,积极参与。然而下课后问其:学会了什么?会说了什么水果?会读了哪些单词?学生往往哑口无言、招头摸耳,刚才还热情高涨似乎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一下就忘了。“好玩”成了其对一堂课的总结和深刻记忆。分析:目标意识的缺失在小学的英语课堂中这种为了复习巩固单词、句型而采用丰富多样活动以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按理课堂质量应该是高的,然而为何产生了学生遗忘现象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特别是小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而且其又具有好动、活泼、爱玩的特质,因此学生往往被热闹、多样、有趣的活动所吸引,而却忽视活动的本质──学习,换言之“没有学习目标意识”。策略:确立目标,使其对学生的学的活动过程起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作用。目标的确立可以广泛性、个别性、近期性、远期性等多种方式,但对于小学生我建议个别性和近期性。如案例中,课堂前我出示教学目标:学习B版块中水果类单词,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确立本堂课要学会几个单词。课堂中我总是设置一些反思环节,要求学生考量自己目标达成情况,并为下阶段学习提出目标。课后我让学生记录自己课堂所得,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与课前的目标对比就能获得回家复习的内容。如此这般我发现学生参与活动时不再只关注快乐、玩耍,而是会寻求活动表面下学习的实质。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增强目标意识,在目标的导向下,引导、激励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现象2:冷漠型在常态教学中,教师处理句型操练、话题拓展等环节时,常设计学生玩游戏、做调查、练对话、演生活场景等活动,学生往往会找他人合作,或同桌、或朋友、或老师,但总能发现有个别学生总是独自一人,既不愿去竞争也不愿找合作,似乎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心态,孤僻、冷漠。分析:参与意识的缺失主动参与是主动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学生不参与或者部分参与的学习称不上主动学习,至少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主动参与。确实参与与学生的性格、品质、成绩等都有着重要的关系,一般性格内向胆小、成绩较差、爱闯祸怕出错的学生参与意识薄弱,长此以往他们将自我封闭、闭门造车。策略:要学生主动参与,需要学生产生参与的动机,形成主动参与的需要,并将这种需要维持到参与活动的始终。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培养。第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参与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需要。特别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喜欢新鲜奇特事物的特征,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参与的需要更为有效。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以故事、实验、奇特的现象、有趣的问题等为线索,以投影、录音、录像、游戏、小品等为载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需要。但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的参与需要具有不稳定性和不持续性的特点,随着疑点的解答,好奇心的消失,求知欲的减弱,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随时有可能消失。第二,确立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整体带动个体,捆绑竞争评价促其参与。如以四人为一小组,采用性格、成绩、品质互补原则,让其中各方面都优秀的学生担任组长,要求合理分配任务,同时组间展开竞争,这样可以一个不少,全员参与。第三,实际训练,总结经验,鼓励评价,使学生获得较稳定的主动参与需要。要获得较为稳定的参与需要,要求学生在理性上获得提高,认识到主动参与是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比较分析主动参与和非主动参与,使学生总结出学习效果好需要自己的主动参与。现象3:被动型教学5AUnit1&2关于therebe句型时,涉及了陈述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及单复数和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教师做了整理希望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句型并从中体会其中的异同。但当练习时学生句型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