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随堂精品练习第15课时圆周运动及其应用 doc--高中物理.doc
上传人:13****8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2KB 金币: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随堂精品练习第15课时圆周运动及其应用 doc--高中物理.doc

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随堂精品练习第15课时圆周运动及其应用doc--高中物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http://cooco.net.cn永久免费组卷搜题网第15课时圆周运动及其运用1.图4-2-11在观看双人花样滑冰表演时,观众有时会看到女运动员被男运动员拉着离开冰面在空中做水平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通过目测估计拉住女运动员的男运动员的手臂和水平冰面的夹角约为45°,重力加速度为g=10m/s2,若已知女运动员的体重为35kg,据此可估算该女运动员()A.受到的拉力约为350eq\r(2)NB.受到的拉力约为350NC.向心加速度约为10m/s2D.向心加速度约为10eq\r(2)m/s2解析:本题考查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动力学分析.以女运动员为研讨对象,受力分析如图.根据题意有G=mg=350N;则由图易得女运动员受到的拉力约为350eq\r(2)N,A正确;向心加速度约为10m/s2,C正确.答案:AC2.图4-2-12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最近报道了一同发生在湖南长沙某区湘府路上的离奇交通事故.家住公路拐弯处的张先生和李先生家在三个月内连续蒙受了七次大卡车侧翻在自家门口的场面,第八次有辆卡车冲进李先生家,构成三死一伤和房屋严重损毁的血腥惨案.经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协力调查,画出的现场示意图如图4-2-12所示.交警根据图示作出以下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汽车在拐弯时发生侧翻是由于车做离心运动B.由图可知汽车在拐弯时发生侧翻是由于车做向心运动C.公路在设计上可能内(东)高外(西)低D.公路在设计上可能外(西)高内(东)低解析:由题图可知发生事故时,卡车在做圆周运动,从图可以看出卡车冲入民宅时做离心运动,故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如果外侧高,卡车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提供向心力,则卡车不会做离心运动,也不会发生事故,故选项C正确.答案:AC3.图4-2-13(2010·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如图4-2-13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置于正方体的光滑盒子中,盒子的边长略大于球的直径.某同学拿着该盒子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不计,要使在最高点时盒子与小球之间恰好无作用力,则()A.该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必然小于2πeq\r(\f(R,g))B.该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必然等于2πeq\r(\f(R,g))C.盒子在最低点时盒子与小球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可能小于2mgD.盒子在最低点时盒子与小球之间的作用力大小可能大于2mg解析:要使在最高点时盒子与小球之间恰好无作用力,则有mg=eq\f(mv2,R),解得该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v=eq\r(gR),该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eq\f(2πR,v)=2πeq\r(\f(R,g)).选项A错误,B正确;在最低点时,盒子与小球之间的作用力和小球重力的合力提供小球运动的向心力,由F-mg=eq\f(mv2,R),解得F=2mg,选项C、D错误.答案:B4.图4-2-14如图4-2-14所示,半径为r=20cm的两圆柱体A和B,靠电动机带动按相同方向均以角速度ω=8rad/s转动,两圆柱体的转动轴互相平行且在同一平面内,转动方向已在图中标出,质量均匀的木棒水平放置其上,重心在刚开始运动时恰在B的正上方,棒和圆柱间动摩擦因数μ=0.16,两圆柱体中心间的距离s=1.6m,棒长l>2m,重力加速度取10m/s2,求从棒开始运动到重心恰在A正上方需多长时间?解析:棒开始与A、B两轮有相对滑动,棒受向左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运动,末速度v=ωr=8×0.2m/s=1.6m/s,加速度a=μg=1.6m/s2,时间t1=eq\f(v,a)=1s,此时间内棒运动位移s1=eq\f(1,2)ateq\o\al(2,1)=0.8m.此后棒与A、B无相对运动,棒以v=ωr做匀速运动,再运动s2=AB-s1=0.8m,重心到A正上方时间t2=eq\f(s2,v)=0.5s,故所求时间t=t1+t2=1.5s.答案:1.5s5.图4-2-15在一次抗洪救灾工作中,一架直升机A用长H=50m的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系住一质量m=50kg的被困人员B,直升机A和被困人员B以v0=10m/s的速度一同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如图4-2-15甲所示.某时刻开始收悬索将人吊起,在5s时间内,A、B之间的竖直距离以l=50-t2(单位:m)的规律变化,取g=10m/s2.(1)求这段时间内悬索对被困人员B的拉力大小.(2)求在5s末被困人员B的速度大小及位移大小.(3)直升机在t=5s时停止收悬索,但发现仍然未脱离洪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