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子信息工程四年学习之思毕业后,回顾四年学习历程发现,当时以为的明白,到现在都是那时的不明白。或许是自己的经历(参加比赛比较多)导致了现在的反思。但是,回顾那个时候的课程设置,却都是合理的,并没有什么不足,但是又为什么会现在才意识到它们之间的联系。最终的结果是,学了很多门课,很多门孤立的课。不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那个时候,又有着要多做比赛,增加实践经验的想法。于是很多时间,放在实验室。真正对于课程的深入思考就更少了,课堂上明显的疑惑还会问问老师,更深入的估计是根本就没有想到。而是想怎么能将单片机程序调出来,会了几块单片机,会用了什么液晶,会用了什么传感器,等等会用了什么模块,最后等于都在调试怎么使用模块。以及做了多少块PCB。可能算深入一些的就是,电路中的电容为什么这样使用。看了些高速电路设计,了解了些东西。读了高质量程序设计,明白了些同学不明白的东西。但是没有深入进去。也没有看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关系。那个时候,虽然明白C很重要,但是具体什么个重要法,不清楚。也没见到过什么优秀的C程序,以为自己已经见到的就是很不错了。(那个时候,没有了解Linux,没有分析uCOS,也没有分析过什么C的代码)以为,单片机上也就那么多东西,再加上中断。现在想来当时,想的真是简单。应该说是,连中断都没有真正明白过。只不过比周围的同学,有些概念而已。以至于虽然有学习C的心思,但是却又不知道自己到底缺什么,应该怎样去补充。前段时间一个同学,写了篇关于学习方法的,感觉写的挺好的。里边也是感慨,在需要学习的时候,找不到灯塔,在暴风雨中挣扎了四年,终于看到了一线光亮的时候,大学毕业了。我们的大学就像是一叶在黑暗中前行的孤帆,迷失在汪洋之中。以至于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所谓的比赛上,在实验室调试电路,调试程序。却没有更深入的一步思考。以至于,虽然有有大量的时间,但是却真正没有什么效率。现在看来,如果当时安下心来,好好看几本运算放大器的书,看看CSAPP,分析分析优秀的C代码。很多地方是不需要在实验室花费那么多的时间的。但是,我的那位同学是很想学些东西,研究些东西。但是在四年就在找寻中度过了。当我们专业在大四毕业时,拿同学的话说,我们专业会使用C编程的,拿两只手的手指都能数的过来。能够搭电路的,画出可以的PCB的,一个手的手指都能数过来。如果说是少数同学对于专业不感冒,学生难辞其咎;但是当95%的学生对于专业不感冒的时候,这又怎么说呢?这里诚然,有很多地方是我们自己做的不够好,没有深入思考什么;但是反过来,作为老师就没有需要思考的吗?SteveSenturia教授:Engineeringisthepurposefuluseofscience.工程就是对于科学进行有目的性的运用。当自己大四在公司实习时,下载了MIT的一个公开课视频电子电路学(6.002)由AnantAgarwal教授主讲,这是他们EECS系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必修课。以美国对于软件的分类,MIT这样做应该是属于偏硬件类的。当时看了第一集,就发现,自己疑惑了三年的电子信息课程中的联系,在这一节课中得到了解答。于是下载了全套视频,断断续续也只看了20集。但是确实理清了很多,以前没有想明白的问题,突然清楚了很多。也或许是问题,积累的太久了,有这个导火索,一下子引爆了很多。毕业后,看了几本书,系统程序员成长计划,CSAPP,Unix环境高级编程,人有人的用处,运算放大器权威指南,信号完整性与PCB设计。聆听了黄敬群先生的一堂讲座。分析追踪了uCOS的部分源码;分析了Contiki的几篇论文,了解系统运行机制及通信机制,追踪了部分代码。查看了Linux下,C程序的内存分布,内存使用,堆栈的情况;调试了指针的一些情况。关注了电子工程专辑上凤舞天,武华卿,张进东,模拟电子技术等一些热门博客。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大学课程中的联系越来越清晰。更感觉自己的大学时间利用效率何其之低。理清思路,按照大学的课程设置来说。首先,大学的高数,和线性代数,电路计算与分析常用的是微分方程,线性代数也会用到。当然,在上高数的时候,我们的高数老师——牛大田老师,经常跟我们说,信号分析中会用到哪些,经常提醒我们学好微积分,学好傅里叶变换,虽然没有提到在电路中的应用,但是估计很难找到这样的高数老师了。线性代数(同济版)当时就是行列式变换,具体怎么应用,不知道。后来看到一本StevenJ.Leon教授的线性代数,发现上边关于在各个学科的应用都有表明。那个时候,都快给变吐的行列式,在这本书中就是,我们电路中应该怎么来分析电路,怎么应用在编码中。悔不当初。我承认,当时对于线性代数理解感觉有些吃力,我自认为还算是努力的,但是还是不行。这点或许要承认,自己的抽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