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效课堂各学科子课题.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关于高效课堂各学科子课题.doc

关于高效课堂各学科子课题.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关于高效课堂各学科子课题投标启动工作1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计划表时间内容检查08.11.1科组长组织科组成员集体听课、议科组长向教科室上交个人至课,探究典型课例的课堂表现形式。及组员的听课记录。08.11.2008.11.21科组长组织科组成员讨论并提炼出本科组长向教科室上交讨论至学科不同课型的、初步决定的高效课记录和初步形成的研究08.12.21堂模式。表。08.12.21科组长组织科组成员利用初步得出的科组长向教科室上交每次至高效课堂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反讨论与修正过程的记录。09.1.10复修正,逐步完善,直至得到实践的检验并一致认可。学期结束前各学科组最后确定本学科不同课型的科组长向教科室上交最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完成《学科课堂核定的《学科课堂教学模教学模式研究表》。式表》。21.什么样的课堂称得上高效课堂2.评价高效课堂的标准是什么3.如何开展高效课堂研究4.各学科高效课堂研究方案是什么3关于第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课堂称得上为高效课堂?内涵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表征是什么?4高效课堂的基本内涵为在单位课堂时间内,在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环境下,以学生为中心,使其自主合作探究,构建知识意义,圆满实现三维目标的课堂。5高效课堂的基本表征为第一,教学目标凸显简约。表现在三维目标集中整合;阶段目标梯度分明;重点难点考点突出。第二,教学过程互动紧凑。表现在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作为主导的教师讲解分析的比例压缩;作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合作的份额增多。第三,教学方法灵活多元。表现在能以“任务型教学法”夯实知识与技能;能以“建构型教学法”内化过程和方法;以“情境化教学法”激活情感、态度价值观。第四,教学评价即时正效。表现在学案重点突出;作业反馈及时;学生互评为主;教师“点睛”激励为重。6高效课堂的基本目标为第一,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者自主学习时间大大超过教师个体讲授时间。学习者能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或解答习题作业。第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环境或学习氛围安全和谐,师生能在互动和探究中共同发展,学生能自主讨论,探究和质疑。第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考点突出,层次分明,过程与方法提炼得当。7关于第二个问题首先要召开学科会议,讨论和拟定本学科课题研究方案,列出研究步骤和计划,明确分工和达成目标。然后广泛听课、议课、反思、跟进,并不断反复这种过程,直至提炼出课组成员共同认可的各种课型的高效课堂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听课记录、评课记录、教学反思、改进措施、调查报告等一系列文本记录资料存档。各科组长在方案中对这些工作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和计划。8关于第三个问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区域9教学模式提炼的原则以本学科的《课程标准》为法则以总课题实施方案为指南以校情学情为基础以普遍意义为重点广泛听课议课广泛听取意见10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创设情境、协作、会话等课堂学习环境要素,充分激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有效完成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实现三维目标。在此教学模式下,目前已开发出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方法、抛锚式教学方法、随机进入式教学方法。11支架式教学法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12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13抛锚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被定义为:抛锚式教学应当使学生在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中,产生学习的需要,并通过镶嵌式教学以及学习共同体中成员间的互动、交流,即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