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古代的语文教育1、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学术思想活跃,百家争鸣,学派林立。孔子创办的私学规模宏大,重诗教也重礼教,重言教也重身教。这一时期出现的教育专著《学记》是教育发达的象征。2、秦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出现了以治经为主要内容,重师法、重考据的汉代学风。重视识字、写字教学,重视记诵,逐渐发展成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书法艺术等,促进了汉文化的发展。重视教师的讲解,使读经解经也成为一门学问,甚至使语文教育成了经学的附庸。3、魏晋南北朝时期:五经等书继续作为阅读教材,还加上《老子》《庄子》、辞赋文章和史书。《昭明文选》是这一时期重要的文选读本。4、隋唐五代时期:唐诗鼎盛,开一代诗风,创一代诗教。5、宋元时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理学家大都是文学家、教育家。宋代古文运动极大地推动和影响了当时和以后的语文教育。文学艺术的发展。宋代词人,群星璀璨,盛况空前。宋代三个宰相(范仲淹、王安石、蔡京)三次兴学,官学、私学和书院的发展,对语文教育也有深远影响。6、明清时期:文化教育方面,表现出:保守派尊经崇儒,服膺程朱理学,而革新派则力主经世致用,在批判程朱理学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学说。一方面是科举制度愈来愈僵化,教育内容愈来愈空疏;另一方面,私学、义学愈来愈昌盛,搜书、藏书、编书之风越来越风行。西学东渐,给当时的中国封建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多民族的文化交流,又给当时的汉族本体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古代语文教育的基本内容:1、古文教育选用的读本四书五经:五经:诗是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书是书经,古称尚书,汉代尊为经,称为书经。是我国第一部辑存下来的商、周时代的历史文献。礼是礼经,一般指周礼、礼记、和仪礼,简称“三礼”,是先秦学者和汉代学者戴德、戴圣、刘向等陆续编纂而成。易又叫易经、周易。易是变易、简易、和不易三义。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内容深奥,在五经中最难学。春秋又叫春秋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四书: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史传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所作。是儒家谈论大学教育的专书,是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的总结,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自成体系的道德教育课本。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的学生子思所作,其基本思想是阐述儒家的哲学观点。论语在西汉时有今文本的齐论和鲁论,古文本的古论三种。唐文宗时,论语列为经书,南宋朱熹列为四书之首。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提出,君为轻,民为贵,人性善的观点。四书被朱熹视为儒家正统思想的精华。他把它们组合成一套系统教本,并亲自为之作注。四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封建宗法制度的政治纲领、伦理思想、哲学观点和教育、教学思想,历来为统治者所推崇,并规定为一切官学、私塾的基本教材。五经在所有的教本中奠定统治地位,是由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的。后来唐太宗又考订五经并颁行天下。到高宗时,颁布了孔颖达等人编的五经正义并据此进行考试。宋朝的朱熹以他的理学观点解释经文,并把他的解释作为学校教学的考试标准。到了明朝永乐年间,四书五经大全便成了学校的主要课本。五经四书作为主要经典教材,也是新兴书面语言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本,其影响时间之长,发挥作用之大,在教育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古文教育期间,就是在学习礼教、学习典章的过程中过程中学习语文,又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礼教思想、典章制度、伦理道德观念和一般的社会历史知识以及名物掌故知识。1、蒙学读物综合类:《史籀篇》《仓颉篇》《急就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伦理类:《性理字训》《弟子规》《御制千字诏》。历史类:《十七史蒙求》《叙千古文》《小学》《蒙童训》。诗歌类:《千家诗》《神童诗》。名物常识类:《名物蒙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龙文是古代良马之名,见鞭影就飞奔,有“事逸功倍”之意。)《兔园册》。语文工具类:《字学举偶》(辨别形体相似字、错别字、俗体字)《文字蒙求》(从汉字的结构了解其源流,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4卷)《声律蒙求》(列举各种对字范例)《千金裘》。(属对之法、对字试例。)2、文选读本《昭明文选》从编选原则、选材范围、编排次序、注释等方面为后代的语文教材编选者所借鉴。《文章正宗》(选文标准是明义理,切实用。)《文章规范》(前两卷为放胆文,后五卷为小心文)《东莱博议》(作为写文章起步指导书)《古文关键》(在评注中指出命题、布局之关键)(《古文观止》((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古文笔法百篇》(所选大部分为短小精悍的历代古文名篇)。《古文辞类纂》(自两汉至明末,几乎各类文章皆有选录。每类各有序目,各序目又对各种文体之源流叙述甚明,对于教学很有帮助,流传久远。)《经史百家杂钞》(特别选经史百家之言)《唐诗三百首》(全书以学童明白、易解、易记为主要出发点,被广泛采用。)古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