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节血管内皮细胞1865年His首先提出内皮(endothelium)这一概念。随着电子显微镜、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对内皮细胞的功能的认识逐渐深入。尤其是1980年Furchgott等发现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torEDRF)和1988年Yanagisava等从内皮细胞分离出一种有极强收缩血管作用和促进血管增生的内皮素(endothelinET)后,人们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的研究已成为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血管内皮细胞(VEC)由沿血流方向纵向排列的单层扁平鳞状上皮细胞组成,成人约有1012个VEC覆盖在400~500m2的血管内腔表面。是机体重要的代谢和内分泌器官之一,其功能众多。一、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2、内皮源性舒张因子ACh可通过刺激VEC产生使血管平滑肌细胞舒张的物质而引起血管舒张,这种物质后命名为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其他舒血管物质,其舒张作用也取决于内皮细胞是否完整。这些物质舒张作用也是通过内皮细胞释放EDRF来介导的。大量工作提示,EDRF与NO可能是同一物质。但进一步证实,两者的生物学、生化和药理学特性有一定的差异。NO可能不是EDRF的惟一成员,EDRF通过NO发挥作用,即许多内皮依赖性的舒血管物质作用的共同通路是生成释放NO而发挥作用。NO产生多种生物效应:NO扩散到内皮细胞下的平滑肌,使其舒张,血管扩张;扩散到血管腔,抑制血小板和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并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Ca2+]i的升高及伴随的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的形成;NO可稳定溶酶体膜和抗自由基损伤,保护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损伤,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自由基产生,是细胞的保护因子。3、血管内皮细胞超极化因子VEC能释放另一种舒张因子,使血管平滑肌产生动作电位超极化而舒张,故称为血管内皮细胞超极化因子(EDHF)。EDHF能使平滑肌细胞舒张,扩张血管。EDHF不同于EDRF,主要舒张小的阻力血管。其作用不受NOS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吲哚美辛(环氧酶抑制剂)或优降糖(对ATP敏感的钾通道抑制剂)的影响,表明该因子不同于NO或PGs类活性物质。Na+-K+-ATPase抑制剂哇巴因、四乙胺或高K+液等均能减弱EDHF的作用。故认为超极化是由平滑肌细胞膜钙依赖的钾通道开放致使K+外流所致。血管内皮依赖性超极化作用可易化血管舒张,减弱血管壁对一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4、内皮细胞钠利尿肽钠利尿肽(natriureticpeptide,NP)类包括三种不同的基因产物;A型(ANP)、B型(BNP)、C型(CNP)。ANP主要在心房中合成,故又称为心钠素;BNP是心室中合成的循环激素;CNP主要在脑中合成,近年又发现离体培养的牛颈总动脉内皮细胞与血管壁能合成CNP,并证实人的血浆中含有CNP。CNP的生物效应未完全明了,现已知静脉注射CNP能降低血压和心输出量,减少尿量与排钠。其舒张静脉的作用大于动脉。CNP强烈刺激cAMP生成,抑制血管平滑肌DNA的合成与血管增生,对血管结构的影响大于对血管张力的影响。5、肾上腺髓质素内皮细胞产生和释放大量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以旁分泌形式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ADM受体,通过G蛋白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胞内cGMP含量升高,引起血管舒张。晚近证明ADM也以自分泌形式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钙动员,通过cNOS(结构型NOS)促进内皮细胞释放NO,也引起血管舒张。此外,ADM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1982年DeMey与Vanhoutte发现,VEC还可产生使血管平滑肌细胞收缩的物质,即血管内皮衍生的收缩因子(endotheliumderivedcontractingfactor,EDCF)。这类血管收缩物质比舒张物质更加复杂多样,至少有下列几种。1、内皮素内皮素(endothelin,ET)是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ET是目前研究最多、了解较清楚的EDCF。有四种结构及药理学性质略有差异的异构体,分别定为ET-1、ET-2、ET-3和ET-β。人的血管内皮细胞中只生成ET-1。ET-1是迄今知道的作用最强的血管收缩物,对不同部位的动脉、静脉及微血管均显示强烈而持久的收缩作用,且对静脉的作用比动脉强。其收缩血管的效应是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AgⅡ)的10倍,去甲肾上腺素的100倍,PGF2a的1000倍。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壁细胞合成肾素和血管紧张素原。肾素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生成无血管活性的十肽AngI。AngI在流经肺循环时,经肺VEC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转换成有高度血管活性的八肽Ang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