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选自1991年《中国轻工业年鉴》【概况】1990年衡器行业大型、专用衡器总产值完成3.65亿元(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下降10.25%,产量完成24.71万台(含架盘天平等小型专用衡器),比上年下降11.16%;日用衡器总产值完成1.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产量完成102.66万台,比上年下降22.8%。47个大型、专用衡器生产企业实现利税总额3569.5万元,比上年下降37.6%;人均实现利税1591元/年,比上年下降37.9%;实现利润总额1483万元,比上年下降58.1%,亏损企业面为24%;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6259万/人·年,比上年下降12.5%;资金利税率平均为13.8%,比上年下降6%;百元产值占用流动资金比上年上升41.6%;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比上年增加62天;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年下降6.6%。但是,一年来在面临较多困难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产品市场,加强销售环节和售后服务工作,在遏制滑坡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如济南衡器厂在1989年引进传感器生产技术之后,组织消化吸收和开发工作,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产品结构,开拓新产品市场,加强销售环节和售后服务工作,在遏制滑坡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如济南衡器厂在1989年引进传感器生产技术之后,组织消化吸收和开发工作,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了产品结构,1990年电子衡器产品的产值上升到占全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使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900万元,实利润突破了400万元,资金利税率达到39.2%,均居于全行业之首,也为企业的第二期技术改造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环境。1990年在政府有关部门的直接指导下,中国衡器协会组织部分主要生产企业对弹簧度盘秤进行了统一产品规格、统一主要零部件、统一设计图纸的工作,积极推动专业化生产。据统计,目前弹簧盘秤生产企业已超过50个,年产量达到了20万台以上。【"七五"情况】"七五"计划拟定的生产发展速度、主要产品产量和主要的技术指标均已达到,但是,由于电子式衡器占有比例偏低,工业总产值、自动(含电子)衡器所占比例等部分指标同计划的指标均有较大的距离。"七五"期间,机械电子和航空航天等系统生产衡器产品的企业(单位)逐年增加,目前生产电子衡器已有一定规模的超过30家,据初步统计,1990年共生产大型、专用衡器3000余台,日用衡器1.8万台,总产值达到了1.76亿元,为衡器行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贡献。从"六五"末期开始,衡器行业先后从发达国家引进了电子衡器的主关件--称重传感器和称重显示器以及动态电子轨道衡、电子皮带秤、电子配料秤、电子吊秤和定量包装秤等生产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国产化程度不断提高,使我国的电子衡器生产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形成生产电子衡器能力的已有70余个企业(单位)。其中电子计价秤、电子吊秤、电子汽车衡、动态电子轨道衡、电子皮带秤、电子配料秤、电子分析天平(DE110、160、200型)的产品性能已基本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且初步形成批量生产,经专家技术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均可作为推荐替代进口产品,已正式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审定颁布。目前大型衡器产品中,电子式和机电结合式的约占产品总数的7.3%;日用衡器产品中的电子衡器约占产品总数的0.2%。这个比例同发达国家电子衡器普及率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生产许可证与产品评比】1990年是衡器产品颁发第一期生产许可证的最后一年,全国共有158个企业(单位)取得生产许可证,发证总数的798个。其中台、案秤许可证293个,大型杠杆式衡器许可证184个,电子式衡器许可证321个。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凡已实行许可证的产品,将继续许可证制度,从1991年起进行第二期检查发证工作。衡器产品列入1990年国优产品评比计划的有2项,列入部优产品评比计划的有9项。受检产品中除TGT-50型台秤合格率为88.9%以外,其余受检产品合格率均达到100%,特别是大型衡器申请参评的19个企业、5个品种中,除1个企业的1个产品评为B级外,其余均达到A级,这是历年来最高的一次。其中获国优的产品2项,4个企业。天水红山试验机厂和承德自动化计量仪器厂(均为机械电子工业系统)生产的GCU-100型动态电子轨道衡获得金质奖,上海衡器厂和太行仪表厂电子衡器分厂(航空航天工业系统)生产的ACS-15型电子计价秤获得银质奖;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的有17个单位的29项产品。为了提高衡器行业的技术水平,1990年还开始了清理整顿标准工作。目前,衡器行业已制定国家标准16项,部颁标准2项,行业标准8项;报审的6项,正在拟定的6项,总计38项。标准覆盖面已达90%,其中采用国际标准的占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