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2013春).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2013春).doc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2013春).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伤仲永》一、常识积累⑴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⑵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三、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自: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2、(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4、(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五、重点句子翻译。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文章的题材和风格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六、问题探究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ABCDF),属于侧面描写的有(E)。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第一阶段: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极有作诗的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方仲永又过了七年后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的人。4.方仲永变为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三,从作者的看法来看,“受于人者不至”。(引号内填原文)5.方仲永具有怎样非凡的才能?(用原文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名。”“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这样写,暗示仲永本应该前途无量,与后文章仲永变成平常人的情形形成对照,引人深思,深化主题。6.是什么原因造成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矣”?①从个人情况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让他学习)。②从道理上讲: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7.我们可以从仲永身上吸取哪些教训?答: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8.文章第一段前两句话中交代了方仲永的四个方面的情况,请各用两个字概括?①籍贯金溪②姓名方仲永③身世民④家世世隶耕9.“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答: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转叙述为议论,将我对这件是的态度与结论写了出来。10.“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这句话表明了什么观点?答:表明先天条件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