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doc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城市交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城规协会课后感如今很多的城市发展是与城市交通脱节的,然而城市的发展又不断地追求用地规模的扩张,于是出现了现在普遍存在并有继续发展趋势的“城市蔓延”现象。“城市蔓延”出现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地使用和交通模式,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土地使用并没有相应的交通配套。课上也提出,在体制上,问题出在交通学和城市规划的分离,专项的规划从属于城市总体规划之下。“城市蔓延”这种发展模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城市中,但是它最开始是在北美出现的,《论战城市蔓延》中论述过它所具有的特征是低密度,土地使用功能分离,交通不便(私人汽车支配了交通),其中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地所有制和使用以及交通模式。有两种主要的交通因素决定着开发模式:模式选择和交通网络,我认为其中为先的应该是交通网络,有了全面配套的交通网络所做出的模式选择才是公平的。在许多的讨论中,城市规划与交通配套哪个为重、为先经常被加以争论,但是这样的争论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应该做的是,让交通与土地互动、结合,即交通与土地的一体化,而不是谁限制谁,谁先于谁,才能终结城市的蔓延发展。课上曾提出过“城市往外扩展的时候,人们为什么不愿意去?”,我想人们不愿去是因为到达不方便,是交通问题,其次因为往外扩展的地区发展得不够好,与主城区的差距过大,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城市扩张了却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其中很大的原因还是交通,交通的可达性提升以后,土地价值才会提升,才会有更高强度的开发,才会有更多的交通量,才会有更好的交通配套,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归结起来还是土地使用与交通配套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课上举了杭州的例子,讲到了杭州的临安,作为临安人,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临安城市与杭州城区的巨大差距,也可以感受到临安的到达交通的不便,而其实临安的发展受到杭州辐射并不是很大,也没有很好地被带动。课上所讲得新加坡,提到的香港,它们是走出圈层式发展,通过轨道交通引导城市良性发展的很好例子。从新加坡来讲,从早期的住房短缺,人口急剧上升,公交不发达等糟糕的状况,通过之后宏观的规划,中观的土地与交通一体化,微观的技术支持使新加坡发展脱胎换骨。新加坡的成功在于有长期的连续的规划其中,注重土地开发与交通一体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车辆的增长等。其中可以看到交通的重要性,以及公共交通所起到的作用。但是课上也提到了公共交通的发展也有很多的方式,上海的地铁路线非常地长,甚至到了浪费的地步。比如北京,有一千多条的公交路线,发车时间也是相当的短,这也造成了道路的堵塞。比如香港,主线有地铁的引导,每个站点配置以其他公共交通(如公车、轻轨)的辐射。对于北京和香港的交通体验,我还可以记得,在北京前门广场等地等公交车的时候,一排很长的不同路线的站牌,有七八辆车挤在一边,很多还是同一路线的公车,拥挤不堪,同时,北京地铁的不同线的换乘也是要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是当时地铁线路规划是没有连续政策引起的。而对于香港,轨道交通和其他公共交通的配合以及鲜少堵车是令我惊讶的。从以上的论述,也引出了交通的发展,大力地发展地铁是否是合适的。课上也提出,正确确立的路网应该是地铁布置于主要干线,在每个站点周围又配以其他的公共交通加大辐射,来形成大的服务范围,要尽可能地用最少的地铁,服务最大范围,因为地铁的影响很大,大家很大,所以要有效地拓展轨道交通的服务范围。虽然,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轨道交通,但是多元化的公共交通相配合是值得借鉴的。而所有的这些服务范围的扩大,都是城市空间、土地与城市交通的互动。在新加坡的发展经历中,从它的规划中可以看到交通的规划和城市的整体规划的方向、路线是一致的,两者是相配套的,这样无疑会使土地的价值和交通得到良性的循环。还给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新加坡做的很好的TDM(交通需求管理)即管理还未发生的交通出行,这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本次课的主题是土地使用和交通的一体化,城市的功能不是单一的,发展到以后多方面的一体化是值得关注的。那么以后的城市发展如何实现城市交通与发展的一体化是重点,要走出城市总体规划与交通规划的从属关系,发展行之有效的公共交通,借鉴成功的经验,关注发展的模式,从蔓延的阴影中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