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言文朗读指导文言文朗读指导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文言课文要能顺畅的朗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加强文言文朗读的指导与测试,是很有必要的。心理指导有些学生学习文言课文,只管抄翻译文字、记字词解释以应付考试。他们认为朗读无关紧要,或者觉得文言难读,这种厌读的心理状态影响了朗读训练的积级性。对此,老师应该从心理上给予指导。其实,无论什么课文,都不能忽视朗读。孤立的学习字的形、音、义,孤立的学习词汇语法,只能获得一堆零碎的语言材料,而朗读能学到较完整的、有系统性、有感情的表达生活的生动语言;分析文章内容,学习篇章结构,即使提纲挈领,条分缕析,也只是拆卸零件而有所了解,而朗读能把这些零件重新安装,把整台机器发动起来,全面的、综合的理解课文的要旨和意味,从而获得立体的、有生命的真切感受。在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传神描绘、缜密思路、观点主张、情调韵味,往往能跃出纸面、渗入心田。取得极好的学习效果。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非练不可的一种基本能力。学习文言课文,朗读就更重要了。文言的词汇、语法和现代口语有更大的差异,要增强语感、理解内容、掌握不同的语言规律。当然要比学习现代文更借助于朗读了。教字大纲中要求: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能顺畅的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朗读既是教学要求中的一个目标,同时又是了解内容的重要手段,至于背诵就更离不开朗读了。这个道理,教师要反复强调,言传身教,让学生真正明白。文言文朗读一般会比现代文碰到较多的困难。但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言文,或文质兼美,或言简意赅,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而且初中部分大多浅显易懂,生动有趣,学生较易上口,读之有味。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或精心范读,或录音示范,就能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的一些语言规律,体味文言特有的语言美,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消除畏难心理。讲明了朗读意义,激发了学习兴趣,从心理上给学生指导,就能变厌读为乐读了。目标指导朗读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即使乐读了,还可能是误读,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帮助学生了解文言文朗读的基本要求,特别是有别于现代文朗读的那些要求。首先要读准字音,不要错读。和现代文朗读一样,要用普通话读准字音,遇到不清楚的生字词,要从课文注释或字典中查出准确的读音。特别要注意文言文特有的异读字。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陈涉世家》)王读为wàng,不能读wáng,这是用改变字词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的词性和意义的,叫破音异读。又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通悦,读为yuè,不能读shuō,这是文言文常见的通假异读,当甲字与乙字通假后,就读乙字的读音。再如可汗问所欲,(《木兰诗》)可汗读为kèhán,不读kěhàn,这是专有名词保留古音的读法,叫古音异读。其次是要分清句读,不要破读。朗读时要像读现代文一样,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停顿和语调。更要特别注意古今语言结构的差异,处理好句中的停顿。例如问/所从来,(《桃花源记》)不能破读为问所/从来,又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不能破读为其一犬/坐于前等等。再次是要读出语气,不要唱读。用语言表达感情色彩,总是带语气的,因此,朗读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运用声音表情达意。如果用一字一顿的声调、千篇一律的语气来读,那就是味如嚼蜡的唱读。文言文里,词的感情色彩、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和语气的表达更加密切相关。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前句用也表示判断,中间用排比短句论证,最后用因果复句得出结论。要读出短促连贯、坚定有力的语气。明确文言文朗读的基本要求,按目标进行指导,才能变错读、破读和唱读为顺畅的朗读。方法指导朗读的目标明确了,还应教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正确的朗读是离不开理解的,理解是朗读的基矗读准字音要靠理解,如果知道例句中陈胜王中王字的意思是为主,在句中做动词用,就不会错读为wáng了。分清句读也必须以理解为基础,其一犬坐于前应理解为那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读时在主语其一之后稍停顿;如果误解为那一只狗坐在前面,把其一犬误作主语,当然就破读了。至于语气,那和理解的关系就更密切了。例如朗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若能注意到邹忌问其妻是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是吾孰与徐公美?问其客是吾与徐公孰美?内容相同而问句不同;而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回答也不尽相同。这是作者按私我畏我和有求于我的三种不同关系,描述了三种谈话的不同神情。朗读时根据这种理解就要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把不同的神情读出来:问妻较和,妻答是爱;问妾较严,妾答是怕;问客较傲,客答是谄。这样朗读,不但能把课文读活,而且还能在朗读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因此,朗读的基本方法应是理解----朗读----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