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任安书课堂1.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4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报任安书课堂1.doc

报任安书课堂1.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报任安书一、复习达标: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望仆不相师(怨恨)幸勿为过(过错)B.弥甚(更加)若有所亡(失)C.累百世(积累,经历)曼辞(美好)D.亦以究天人之际(推断,研究)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B.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C.放失旧闻D.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A.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D.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且西伯,伯也伯:一方诸侯之长。B.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倾:倾斜于。C.被箠楚受辱箠楚:用杖打,作楚囚。D.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法纪。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B.恨私心有所不尽C.此人皆意有所郁结D.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6.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A.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B.奉厚而无劳C.盖文王拘而演《周易》D.吾尝终日而思矣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若望仆不相师出郭相扶将}B.{特以为智穷罪极相如度秦王特以诈}C.{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重于泰山}D.{然此可为智者道素所自树立使然也}8.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稽其成败兴坏之纪(考查)B.曼辞以自饰(应付、推诿的话)C.恨私心有所不尽(遗憾)D.倡优畜之(乐师伶人)9.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⑴其次诎体受辱⑵剔毛发、婴金铁受辱⑶见狱吏则头枪地⑷及以至是⑸及罪之罔加⑹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⑺放失旧闻⑻则仆偿前辱之责参考答案:⑴“诎”通“屈”,使屈服;⑵“剔”通“剃”,刮除毛、发;⑶“枪”通“抢”,碰撞;⑷“以”通“已”,已经;⑸“罔”同“网”,法网;⑹“底”通“抵”,大抵,大都;⑺“失”通“佚”,散失;⑻“责”通“债”,债务。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⑴若望仆不相知⑵而世又不与能死节比⑶特以为智穷罪极⑷素所自树立使然也⑸定计于鲜也⑹审矣,何足怪乎⑺亦颇识去就之分矣⑻草创未就,会遭此祸⑼草创未就,会遭此祸⑽仆诚以著此书11.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望⑴若望仆不相师()⑵登轼而望之()⑶日夜望将军至()⑷丁卯三月之望()用⑴用之所趋异也()⑵秦用李斯谋()⑶木兰不用尚书郎()乃⑴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⑵家祭无望告乃翁()⑶当立者乃公子扶苏()⑷乃不知有汉,无论秦晋()重⑴重为乡党所笑()⑵勿复重纷纭()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⑷商人重利轻别离()12.古人在对话或交流中,常常使用尊称或谦称。以表示礼貌或谦虚,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其它不同类的一项是()A.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B.少卿足下C.仆非敢如此也D.臣虽下愚,知其不可13.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⑴重为乡党所笑⑵季布为朱家钳奴⑶灌夫受辱于居室⑷虽万被戮,岂有悔哉⑸李斯,相也二、翻译:⒈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若望仆不相师。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⒊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⒋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⒌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⒍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生死相关格言:生而不淑,孰谓其寿;死而不朽,孰谓其夭。——韩愈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白居易自由的人最少想到死,所以他的智慧,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关于生的沉思——蒙田典型事例:1、“未经思考的人生不值一过”,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法庭上为自己申辩时说的。它道出了哲学家的根本使命,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哲学家就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就是“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所以,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免他的罪时,他拒绝了,为了真理,他宁愿选择死。2布鲁诺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而这一思想与天主教教义截然相反,因而受到迫害,最后他被宗教裁判所送上刑场,遭受火刑。然而烈火并没有征服他,刑场上,不屈的殉道者,吐出了最后的誓言:“活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3戊戌变法后期,形势大变,维新派人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