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依托心灵之窗尽展科技才华——记省科技重大贡献奖获得者著名眼科专家姚克教授前言: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眼科医生手中握着的就是打开心灵之窗的“金钥匙”。我国著名眼科专家、浙江省特级专家、浙医二院眼科中心主任姚克教授几十年来,在为数万名眼病患者重新打开心灵之窗的同时,也依托这扇小小的心灵之窗,尽情展示着自己的科技才华,用智慧和汗水浇灌出丰硕的科研成果,造福于千千万万的眼病患者——正文:2009年10月,在纪念浙医二院眼科中心成立12周年举行的眼科高峰论坛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黎晓新教授宣布,浙二眼科中心的综合实力已跻身国内前5位,跨入全国眼科界第一方阵。这不仅是国内眼科界对浙二眼科中心12年来的发展成果的充分褒扬,也是对浙江眼科在全国眼科界地位的充分肯定,正如黎晓新教授表示的那样:浙二眼科中心已成为全国眼科界的一面旗帜!一个好的团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一个好的带头人也可以影响一个集体的发展进程。因此,说到浙二眼科中心,就不得不说到浙二眼科中心的带头人姚克教授。上世纪90年代初,当姚克结束了在瑞士的留学岁月,婉拒了恩师的盛情挽留,怀揣着振兴浙江眼科的梦想,义无返顾回到浙医二院的时候,当时浙二眼科全年的门诊量不到3万人次,年手术量只有500来例,是全院并不起眼的一个小科室。但是,机会是留给那些有梦想,并为践行梦想而矢志不渝的人。1997年,浙二眼科中心成立,姚克受聘担任眼科中心主任,从此,姚克带领浙二眼科的优秀团队开始了精彩纷呈的创业历程,经过12年的发展壮大,如今的浙二眼科中心年门诊量已达30万人次,年手术量3万例,一举跨进了大型现代化眼科中心的行列。浙二眼科中心也一跃成为浙医二院这座具有鲜明专科特色的研究型医院中最耀眼的明星。12年来,姚克教授和他带领的科研团队,以科研求进步,以创新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多年来,浙二眼科中心先后在国内外眼科杂志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120余篇,在SCI收录和国家一级刊物上所发表的人均论文数量连年保持全国领先,成为国内眼科界的科研排头兵。姚克教授个人历年来共发表论文223篇,其中SCI收录达58篇,共获得6项国家专利,其中3项是国家发明专利,是浙医二院名副其实的科研带头人。为此,姚克教授先后获得了全国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百佳医学科技之星等荣誉称号。并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委、全国白内障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同时还担任省科协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等行政职务。科研创新硕果累累姚克对于科研和创新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执着,并为此付出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几十年来,姚克的科研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并且硕果累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姚克还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读博士的时候就在导师陆道炎教授指导下进行了非球面等视像人工晶体的理论设计和临床应用,这一成果比国外整整领先了十五年,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姚克也一时名播上海滩。在瑞士巴塞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的时候,姚克进行了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可能发生机制的系统研究,科研成果荣获瑞士眼科学界的最高荣誉Alfred-Vogt奖。Alfred-Vogt奖代表了瑞士眼科的最高成就,每年只授予一人,姚克是该奖项设立迄今60年来唯一的一名亚洲获奖人。1991年,姚克首创了“手法切核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技术,一改眼科界延续了200年的白内障手术大切口整体摘除的传统方法,将晶体核一切为二,分二次摘除,从而成功使手术切口从12mm缩小至6mm,使手术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这一技术在国内眼科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姚克教授的很多科研成果在国内外眼科界都具有创新性领先优势。他发明的单侧表面改性人工晶状体,采用新型高分子材料修饰人工晶体前表面,抑制蛋白沉着和细胞粘附,同时,晶状体后表面采用疏水性硅胶结合直角边设计,利用物理方法阻止上皮细胞移行。这种独具匠心的设计,可有效地改善白内障术后的炎症反应,大大降低后发障的发生,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从1992年起,姚克教授就开始了《白内障发病的相关机制与防治研究》的课题,历时16年,坚持不懈,孜孜以求。首次从基因突变、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周期转换基因的调节、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异常等多种因素互为因果的连锁关系,阐明了白内障发病的相关机制,为劳动防护、药物防治白内障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2007年,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姚克教授也成为当时我国眼科界唯一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眼科专家。2007年4月,姚克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历时8年完成的《低强度微波辐射致晶状体损伤及其发生机理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这一研究成果,明确验证了长时间接受低强度微波(例如手机电磁波)辐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