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全提示:安全是人生成功的基础胶州市第八中学”以学为主,以生为本”师生共用讲学稿课题:《新闻两则》主备:刘姜梦时间:2011.9.2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课型:新授审稿通过:八年级语文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⑵了解新闻相关知识。⑶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⑷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2、能力目标:⑴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⑵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3、德育目标: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教与学重点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教与学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教学方法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整个教学以听和读为主要手段,从“新闻的内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三个角度对课文作反复阅读,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相机诱导、点拨。2、延伸拓展法:新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为让学生切实把握这种文体,教学中宜选择几则新闻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导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相信同学们对报纸肯定非常熟悉,是我们经常接触的,也就是我们说的新闻。那你认为新闻都有哪些特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文的第一篇课文——《新闻两则》二、新知梳理,明确目标1、背景时代背景简介: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略进攻。1948年秋天,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的打击。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以便卷土重来,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总统,支撑残局,并大搞和平谈判的阴谋。在这历史的紧要关头,毛主席在1948年12月31日为新华社写了一篇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指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已经是确实无疑了,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的胜利,已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就大搞“和平阴谋”。我们不能让敌人有喘息的机会,卷土重来,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我方提出8条21款,限蒋介石20日前表态。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简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一则新闻发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业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淮海战役前夜。2、学习课文,解决生字是关键哦!芜()湖荻()港溃()退锐不可当()宿()阌()乡杜聿()明绥()靖()阻遏()鄂()拼音注完,下面让我们来记住它们吧,请同学们把以上生字带拼音认真抄写两遍并读一遍。三、整体感知1、阅读新闻,并认识新闻的五部分结构。新闻的结构一般分为五部分,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和主体是新闻必不可少的内容。标题是用来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的。又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引标题用来交代背景,点明中心,可有可无;主标题概括新闻的主要事实,是新闻必不可少的部分;副标题或者概括事实,或进一步点明中心,可有可无。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话或第一句话,扼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内容的六要素经常集中出现在这一部分。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要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背景是新闻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结语是交代新闻事件结果的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则暗含在主体里边,没有明显的标志,可通过阅读主体领会背景和结语。2、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