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别:2 系级:历史学研究所硕士班 姓名:庄忠沁.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组别:2 系级:历史学研究所硕士班 姓名:庄忠沁.doc

组别:2系级:历史学研究所硕士班姓名:庄忠沁.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組別:2系級: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班姓名:莊忠沁道德發展階段的兩種理論—皮亞傑與柯柏格前面介紹了幾位哲學家們對於道德教育的看法,接下來我所要介紹的是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Piaget,1896-1980)與柯柏格(LawrenceKohlberg,1927-1987)對於道德發展階段的不同看法。一、皮亞傑皮亞傑是瑞士教育心理學者,其重要貢獻在於提出了認知發展理論(congnitive-developmentaltheory),主張人類的認知發展是依階段成長,不同個體經歷各階段的時程或許因其先天資質差異而有快慢之分,但階段的次序是相同的。在針對道德發展這個課題上,皮亞傑也認為有階段性的進展,為了印證這個假設,皮亞傑先將道德界定為「對於社會規則的認識與理解程度」,接著再以一系列的兩難試題對兒童進行提問,蒐集其答案,藉由歸納這些回答以區分人類對於道德發展有哪些不同的階段。試舉他的兩難試題如下:A.有一個小女孩叫瑪麗,她想使母親高興,於是便替母親裁布。但是,因為她還不會很好地使用剪子,結果將她自己的衣服剪了一個大洞。B.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女孩在她母親外出時拿剪子玩,因為她不會很好地使用剪子,結果將自己的衣服剪了一個小洞。(1)這兩個孩子的過失是否相同?(2)這兩個孩子中,哪一個更壞一些?為什麼?藉由大量的實驗,他將道德的發展階段分為三期,詳細內容如下:無律階段:約在出生到四歲左右,此時兒童自我中心強,對於規則似懂非懂,因此不能用道德標準去約束他們,稱之為「無律階段」。他律階段:約在四歲到八歲左右,此時的兒童初識規則,並以一種僵直性的想法看待它,認為規則是完全不能違背的,只要是違反了規則,無論動機如何都必須接受懲罰。在面對範例的兩難問題,兒童會依犯錯程度的嚴重性,判斷瑪麗要接受較嚴重的懲罰。自律階段:八歲以後,兒童開始明白規則的出現,是在於大家都同意的狀況下使得成立,並非攧撲不破的,而且開始能夠判斷每個違反規則的行為背後的原因,而不是盲從規則。在面對範例的兩難問題,兒童能夠判斷不同的犯錯行為背後的原因,認為雖然瑪麗犯錯的程度較大,但她是想讓母親高興而犯錯,故受罰的程度應較小。二、柯柏格繼皮亞傑後,提出另一種道德發展階段區分的是柯柏格,柯氏是美國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他也認為道德有發展階段,但對於對於道德的界定則與皮亞傑不同,他主張道德行為就是指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同時也是符合社會習俗的行為。為了歸納出道德的發展階段,他也設計了道德兩難試題,並做了連續十年,針對72位10-26歲男孩的道德判斷作測驗紀錄,得出了他的分階理論。柯柏格所設計的兩難試題如下:“歐洲有個婦人患了癌症,生命垂危。醫生認為只有一種藥能救她,就是本城一個藥劑師最近發明的鐳。製造這種藥要花很多錢,藥劑師索價還要高過成本十倍。他花了200元製造鐳,而這點藥他竟索價2000元。病婦的丈夫海因茲到處向熟人借錢,一共才借得1000元,只夠藥費的一半。海因茲不得已,只好告訴藥劑師,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請求藥劑師便宜一點賣給他,或者允許他賒欠。但藥劑師說:"不成,我發明此藥就是為了賺錢。"海因茲走投無路竟撬開商店的門,為妻子偷來了藥。”講完這個故事,主試就向被試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這個丈夫應該這樣做嗎?為什麼應該?為什麼不應該?法官該不該判他的刑?為什麼?等等。藉由大量的蒐集資料與量化分析,他區分道德發展為三期,在各期中又各有兩個階段,他的分期如下:第一期:前習俗道德期(preconventionallevelofmorality)九歲以下的兒童處於此階段,此時的兒童在面對道德兩難情境判斷時,尚帶有自我中心傾向,凡事必先考慮行為後果是否滿足自己需求,不能兼顧行為是否合乎社會習俗與規範的問題。此期又可以分為兩階段:1.避罰服從取向(最低水平):只從行為後果的好壞判斷行為的對錯,認為一行為只要被懲罰了,那便是錯誤的行為,多數受試者會認為海先生的行為是錯的,因為他偷東西受了懲罰。2.相對功利:以一種利益交換的心態看待事情,多數受試者會認為海先生該偷,因為偷了才能救自己太太,藉此讓自己不痛苦。第二期:習俗道德期(conventionallevelofmorality)十歲到二十歲的男性處於此階段,在面對道德兩難情境判斷時,一般會遵從世俗或社會規範,從事道德推理判斷,不管身楚何情境,都是守法守紀律的。此期可分為兩階段:3.尋求認可(好孩子定向):此時的受試者處於一種尋求別人認可的階段,凡是成人讚賞,自己就認為是對的。受試者普遍會認為,海先生的作法是對的,因為一個好丈夫,就應該保護自己的妻子,若是海先生不偷錢而使妻子死亡,那麼別人會罵他見死不救沒有良心。4.遵守法規:遵守法律權威,重視社會秩序,認為人要有責任,要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