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医基础理论脏腑学说肝:将军之官心:君主之官脾:仓廪之官肺:相辅之官肾:作强之官(一)心1、心主血脉2、心主神志:广义之神: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面色、眼神、反应、声音、活动等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狭义之神: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对于脏腑的功能有深刻影响。心主血脉,供养神志活动,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心血虚、心血热、心血瘀均会出现神的异常变化:失眠、多梦、烦躁、神志不宁,狂躁不安;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靡、昏迷、不省人事。3、心在志、在液、在体、在窍:(1)在志为喜:本为良性情绪,可以促进血脉循行。过喜则心神涣散。(2)在液为汗:心主血脉,血脉循行皮毛肌肤,血化生汗液,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汗出过多,则心气、心血虚。反之亦然。(3)在体合脉、其华在面。(4)在窍为舌。(二)肺1、肺主气,司呼吸:一身之气2、主宣发和肃降:宣发:宣发和布散。肺气向上向外的功能趋势。有助于营养的布散。(浊气、皮毛、汗出)肃降:清肃、洁净、下降。肺气向下的通降,有助于呼吸道的通常和洁净。(清气、清气精微下送、肃清呼吸道)3、通调水道:肺的宣发肃降对于体内水液输布、运行和排泄起着疏通和调节作用。宣肺气能发汗,降肺气能利尿4、肺朝百脉:肺朝百脉(肺循环)有助于心主血脉的功能,推动血液循行。5、肺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1)在志为忧:悲忧伤肺。(2)在液为涕:(3)在体合皮,其华在毛:皮毛(皮肤、汗腺、毫毛)依赖卫气和津液的温养和滋润,成为抵御外邪的屏障。和肺的宣发密切相关。(4)在窍为鼻:(二)脾1、主运化:运化是指脾脏具有把饮食物化生为精微,并将精微运送至全身的生理功能。(1)运化水谷精微:营养脏腑、四肢百骸、筋骨皮毛。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2)运化水湿:专指对于水液的吸收、转输与布散作用。脾脏——肺脏——肾脏。水液停留则生痰湿。脾为生痰之源。脾胃是后天之本,在防病、养生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百病皆由脾胃衰而起也”。保护脾胃对于健康和长寿十分重要。2、主升清:脾脏的运化趋势和形式以“升清”为主。升,向上(头面、心肺)输送、提升;清:营养精微。营养头面上焦,维持内脏位置。3、主统血: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不溢出脉外。4、脾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1)在志为思:过度思虑,气滞气结,脾气不行。(2)在液为涎:(3)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肌肉的丰满健壮和四肢的正常活动与脾的运化密切相关。(4)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口味食欲的正常与否。(四)肝1、主疏泄:疏通、发泄、升发。主升主动,刚脏。(1)调畅气机(郁结、横逆)(2)推动血液、津液运行(瘀血、痰湿)(3)促进脾胃运化(4)调畅情志(5)月经周期2、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意义:制约肝阳过亢;防止出血;调节外周循环血量;月经;3、肝在志、在液、在体、在窍(1)在志为怒:大怒伤肝;肝阴血不足易于发怒。(2)在液为泪:目干涩或目眵增多、迎风流泪。(3)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甲:依赖肝血濡养(4)开窍于目:(五)肾1、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藏精是指肾脏对于精气有闭藏作用,不使精气无故流失,使精气能够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确保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物质基础。人体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和肾精的盛衰直接相关。肾精的功能活动生理作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肾阴、肾阳。是一身阴阳的调节中心根本。肾阴虚、肾阳虚。水不涵木、心肾不交、肺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肾阳虚2、主水:蒸腾气化是津液循环不息以及尿液生成和排泄的主要动力。3、主纳气:有助于肺的吸气,防止呼吸表浅,保证体内外气体交换。肾为气之根。4、肾在志、在液、在体、在窍(1)在志为惊恐:惊恐令人气下气乱,影响肾“藏”的功能。(2)在液为唾:唾液中较为稠厚的部分。(3)在体合骨、其华在发:肾藏精,精生髓,髓充骨,齿为骨之余,脑为髓海。精血互化,发为血之余。(4)开窍于耳及二阴:生殖、二便六腑(一)胆贮存胆汁,帮助消化。胆汁的化生和排泄由肝的疏泄调控。(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有胃则生,无胃则死”。主通降,以降为和。胃气宜降。(三)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四)大肠:形成粪便,传化糟粕。与胃、肺、肾有关。(五)膀胱:贮尿和排尿。与肾的蒸腾气化相关。(六)三焦:主持诸气,通行水道。(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生理:心主血脉,肺司呼吸。心主血,肺主气。两者是气与血的关系、呼吸与循环的关系。在气血的运行方面,两者要密切配合,气行则血行。病理:肺气不畅则心血瘀阻(肺心病);心血瘀阻则肺失宣降(心力衰竭)3心与肝:生理:心主血,肝藏血,血行方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