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的策略探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的策略探讨变式4: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MgCl2、A1C13溶液,分别与AgNO3溶液反应,当生成的AgCl质量比为3:2:1时,3种溶液体积比为__________(答案:9:3:1)例324mLH2S在30mLO2中燃烧,同温同压下得到SO2的体积为多少毫升?解法1:平行反应式法(答案18mL);解法2:分步反应法;解法3:电子得失守恒法;解法4:S、O元素守恒法;解法5:待定系数法。2.4反思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化学学习的过程是知识的同化和迁移的过程,而反思是知识同化和迁移的核心步骤,通过反思可以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也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例如在讲化学平衡时,设计如下一些与原来学习情景相似的问题情景进行练习:①CaCO3为何难溶于水,可溶于酸?②A1(OH)3为何既溶于强酸又溶于强碱?③C12可溶于水,为何用饱和食盐水收集?④向NaCl饱和溶液中加HCl,为何有沉淀生成?⑤浓HCl中加浓H2SO4,生成HCl气体,为什么?⑥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为何有白色晶体析出?⑦工业制H2SO4,第一步为何要鼓入过量的空气?⑧AgCl中加Br—,会使沉淀转变成AgBr吗?⑨氨水中加NH4C1,氨水碱性如何变?⑩FeCl3、FeCl2溶液中加少许盐酸进行保存,为什么?(11)NaHCO3为何既可与HCl,又可与NaOH反应?(12)为何浓HNO3通常被还原为NO2,而稀HNO3通常被还原为NO?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意用旧知识去理解新知识,同时又用新知识去解决旧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较好地学习新知识、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新知识。2.5探索解题技巧,进行反思训练中学化学常用的解题技巧有:①平均值法②差量法③质量守恒、原子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法④十字交*法⑤关系式法⑥极端假设法⑦图像法⑧估算法⑨待定系数法⑩讨论法等。要求学生在完成化学作业后再反思:解题思路是否正确、严密?解题方法是否灵活、有创意?还有没有别的解法?有几种解法?怎样解答最具技巧性,且最简单?这类题目的解答有何规律?学生通过解题反思训练,不断提高运用知识的效率,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和学生的创新素质。例4200℃时,11.6gCO2与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3.6g,则原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是()A.5.8B.11.6C.23.2D.46.4这个题学生都会想到用差量法列2个方程式来处理,但计算费时,经讨论我让学生观察2个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用质量守恒得m(O2)=11.6g—3.6g=8.0g,再由CO2、H2O的总物质的量必为O2的2倍,故而CO2与H2O的物质的量必为0.5mol。==23.2g/mol采用这种思路可节约时间,此时可继续追问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让学生用平均值规律,即平均分子量只能在18~44之间,只有C符合,快速求解。2.6进行自我监控,培养良好反思习惯在反思过程中,不但元认知能力得到实际的锻炼和提高,而且通过反思后的总结提高可以使元认知能力得到补充、丰富和完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多思考,逐步培养反思习惯,反思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反思的内容也丰富多彩。例如在化学解题中,对习题的反思可从多方面入手:即解题中,自己是否很好地理解了题意?在解题中曾走过哪些弯路?犯过哪些错误?这些问题又是如何改正的?我的解题方法能彻底地解决问题吗?还有更好的解题方法吗?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吗?解这类题的思维模式是什么?这道题考察了什么知识能力?适当地改变题目条件,我还能做吗?反思自己的各学习环节(预习、上课、订正、复习)的质量:例如化学成绩下降是哪个环节没做好?是否做好了错题笔记?曾经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现在为何难以完成?我的复习及时吗?等等。总之,反思活动进行的越全面、越及时、越深刻,那么对元认知能力的训练也就进行地越全面越深入,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提高。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使学生达到较高的元认知水平。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把反思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信息加工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元认知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当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