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18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西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西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西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年12月22日在西丰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十二五”时期是西丰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赶超、强县富民升位的关键时期。制定“十二五”规划,科学描绘发展蓝图,对西丰未来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意义深远。第一章“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面临的形势(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期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战胜了重大自然灾害,深入实施“开放立县、工业强县、流通活县、民营富县、生态兴县”五大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勇于突破,规划中提出的发展目标及各项建设任务得到逐步实现,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预计到2010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7%;产业结构比例调整到28.7:38.2:33.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5亿元,是2005年的8.3倍,年均增长52.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是2005年的四倍,年均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2.7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7%。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9500元,是2005年的2.3倍,年均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是2005年的2.2倍,年均增长17%。工业强县步伐加快。经过五年发展,医药保健品、机械加工、纺织服装等主导产业迅速成长,辽宁隆达集团公司、沈阳机床西丰分公司、辽宁美麟集团公司等企业不断壮大。医药保健品产业园和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筑巢引凤”成效明显,园区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3.1亿元,引进南京同仁堂(西丰)健康产业园、赫格雷(西丰)医药生物技术产业园等一批大项目。到“十一五”期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0户,比2005年增加43户。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92亿元,工业增加值22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50亿元,年均增长44.3%;增加值完成12亿元,年均增长27.4%。农村经济稳步壮大。鹿、中草药等八大特色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到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鹿场达220个,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正式冠名为“中国鹿乡”;中草药材种植面积10.4万亩;林蛙池达3100个,年产商品蛙3000万只;榛子开发总面积达到30万亩,年产榛子600万公斤;食用菌开发2000万袋,山野菜人工归圃1万亩,保护地瓜菜生产面积10万亩;放养柞蚕50万亩。畜牧产值实现18.3亿元,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达到40万头、23万头、18.5万只、1700万只。五年间,全县粮食累计总产量166.8万吨。全县被列为省“三品”整体推进示范县,绿色食品标识认证11个,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认证26个。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县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8家,农产品加工总量23万吨,带动农户4.7万户。服务业水平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商贸流通业实现新发展,全县建成了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鹿城商贸大厦、东北参茸中草药材市场等大型商贸流通平台。中国东北参茸中草药材市场被列为商务部“双百市场”工程,经营户总数达到389户,实现交易额23亿元。城乡较大规模商品市场达到16个。旅游业方兴未艾,完成《西丰县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初步形成了以冰砬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城子山省级森林公园为中心景区的观光旅游精品线路。金融保险、信息通讯等服务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十一五”期间,城乡面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实施了辽开高速公路、诚信水库、一次变电等一批大项目。辽开铁路货运正式通车,诚信水库、一次变电等工程顺利竣工,极大地改善了城乡路网差、县城群众吃水难等基础设施滞后状况。到2010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1262公里,比2005年增加401.53公里,公路密度达到46.99公里/百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建成移动、联通基站70个,实现了广泛互联网宽带接入,并向光纤接入过渡。宽带用户和无线基站信号覆盖全县大部分地区,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通信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城乡发展日趋协调。县城核心地位日益显现,旧城区改造加快,六安新区初见规模。五年间,改造棚户区29片、拆迁面积16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66万平方米,开发育英、解放等高标准住宅小区10个。完成顺城路、解放路、六安路等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及农民新村、老年公寓、消防指挥中心等工程。城区公共绿地面积达到86万平方米,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10.75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5.12平方米。省级园林城市通过省专家组评审。“十一五”期间,完成6个乡镇总体规划修编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