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1)》简答题作品分析题题库及.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1)》简答题作品分析题题库及.pdf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1)》简答题作品分析题题库及.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1)》简答题作品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1)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1)》简答题作品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1)盗传必究一、简答题1.简述《诗经·氓》中的比兴的手法。答:比兴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是此诗的一大特色。(2分)特别是“桑之未落”,“桑之落矣”两处,(2分)分别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与年老色衰时不同的遭遇,十分贴切传神。(4分)这两处比兴对揭示悲剧根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分)2.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三绝”。答:指《三国演义》塑造的三个重要人物。(2分)因其有鲜明的特色与突出的特征而被称为“绝”。(2分)诸葛亮是“智绝”。(2分)关羽被塑造为“义绝”,当作义气所化身。(2分)曹操则是被当作一个反面人物、一个暴君来塑造的,是“奸绝”。(2分)3.简述《诗经·氓》中的比兴的手法。答:比兴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是此诗的一大特色。(2分)特别是“桑之未落”,“桑之落矣”两处,(2分)分别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与年老色衰时不同的遭遇,十分贴切传神。(4分)这两处比兴对提示悲剧根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分)4.简述《三国演义》中的“三绝”。答:指《三国演义》塑造的三个重要人物。(2分)因其有鲜明的特色与突出的特征而被称为“绝”。(2分)诸葛亮是“智绝”。(2分)关羽被塑造为“义绝”,当作义气的化身。(2分)曹操则是被当作一个反而人物、一个暴君来塑造的,是“奸绝”。(2分)5.《木兰诗》中,木兰的形象与其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形象有何不同?答:木兰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以前的女性形象在文学题材中都是与爱情、婚姻有关的,(3分)且往往是弱者和被动者,是受损害的形象。(2分)而木兰的形象则与一般爱情婚姻题材无关,(2分)且她已是一个主动者,一个强者的形象。(3分)6.简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对比手法。答:对比在此词中表现为三个方面:(1分)a.古今赤壁对比。(1分)显示出孤单寂寞的心情。(2分)b.身游与神游的对比。(1分)是抒情与写景的结合。(2分)c.自己与英雄人物的对比。(1分)与出了自己失意落魄。(2分)7.简述《诗经·氓》中的对比手法。答:对比有两层,(2分)一是女子与男子的对比,(1分)是美与丑、真诚与虚伪的对比;(2分)一是男子自身前后行为不一的对比,(2分)显示“氓”自私、“二三其德”的性格。(2分)这两层对比对塑造人物形象起到极大的作用。(1分)8.简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对比手法。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