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
上传人:sy****2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

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鄞州区五乡中学方飞燕摘要:本文旨在简单介绍笔者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指导下,采用多种策略,使基础参差不一的农村普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能齐步走,尽量不落后。针对实施情况,也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英语基础有效学习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涵义”合作学习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倡导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教学的一种,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是指一种学生以小组形式通过互助、互相依赖活动、在教师指导等相关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以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和态度上的积极发展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教师把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2个或2个以上的学生组成。然后按照一定的合作程序,以小组为核心,结合组间交流、全班讲授、指导等方式,使每个学生既依靠自身的努力,又利用共同资源,,互相帮助,互相竞争,互相鼓励,在积极合作的氛围中共同学习,最终完成学习课题。它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状况,加强了师生,生生间的沟通与合作,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现今较大多数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二我校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我校是农村普通高中,学生生源仅好于职高。特别是英语这门学科,各个地区的初中师资由于地区差异而良莠非常明显,直接导致学生英语入学成绩相差很多。而成绩差不多的,在各种能力方面也有差异性。有的语音,语调不好;有的阅读能力偏差;有的文字基本功不劳。上课时,有的学生听不懂,有的学生嫌太慢。这样,如果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教师就很难开展统一的教学,学生则很难开展有效的兴趣学习。而且,教师不可能进行大范围的1对1辅导。这样,同学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就显得非常必要,势在必行。本人从2004年开始,尝试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试图淡化或消除学生由于地区差异所造成的英语基础差异。在具体操作中,采取了以下几个策略。三操作策略1.精心建组,(1)按照小组合作教学分组的“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基本原则,采用混合编组法。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能力、学习情况甚至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分成若干小组。每3-4个人或4-5人分成一组(以座位接近为优先原则),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这样有利于差异互补、互相帮助学习。原先也想过二人一组的pairwork,但试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班级内小组太多,无法实行有效管理。(2)确定人人负责制。由组长负责当天的小组活动的组织分工及监督总结。每个成员都被分配一些互补的、相连的角色,这些角色明确全组承担的责任,他们彼此息息相关。在小组活动中,不同的成员可以分别承担以下角色,例如:总结人(组长):负责重述小组的结论和答案。裁判员:负责纠正别人结论或报告中的错误。联络员:负责小组与外界的联络(与教师及其他小组)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决议并编写小组报告(3)实行角色轮流制度,每天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心与合作意识,特别是英语基础差的学生的胆识,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成就感及兴趣。原先也试过固定组长制。但是这样一来,出现了“小权威”现象,小组的其他成员往往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那些胆小的同学永远处于附属地位,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有背于合作学习的初衷。2.精选内容并非所有的英语学习项目都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达到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全班教学、小组学习与个人独立学习是三种基本课堂教学方式,其作用难以互相取代。什么样的内容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一般由教师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决定。本人从高一开始接手的班级,发现大约有十来位学生来于山区,语音,语调差,有的甚至连单词也不会读,针对这种情况,制定了三个小组学习内容。(1)课前的词汇,语音学习,目的是为了锻炼他们朗读能力和单词的记忆能力。经过分组后,每个小组均有一位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他们而言,会读单词,记住单词已经是很大的成功。这样的学生如果在课前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扫清词汇障碍,上课根本听不懂。要记单词,必须要会读单词,而一遍一遍的跟读,一次又一次的纠音,在基础较好的小组成员帮助和监督下,效果竟出奇的好,因为学生没有面对教师时的那种学习恐惧。(2)课后的DutyReport的准备,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说和写的能力。我每节课后均有针对上一堂内容的小组讨论话题,要求学生课后讨论,然后执笔写下讨论稿和背诵该稿子,在第二天的课上进行脱稿交流。每小组必须是轮流派组员上台。这样,每个学生每个星期就有1.5次的机会亮相发言。学生在轮到自己当组长的那天即使不会写也会与组内成员共同讨论、撰写并努力背上一篇发言稿。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停留在单词的朗读上,而是上升到语句和语篇的组织理解和朗读背诵,久而久之,即鞭策学生自己的学习又锻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