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含秀****66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3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表面形态第3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后训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三节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课后·训练提升学考过关检验徐霞客把喀斯特地貌的山称为“石山”,而把非喀斯特地貌的山称为“土山”。读某喀斯特地貌及其周边地区图,完成1~3题。1.等高线图中虚线的东、西两侧为不同地貌,分析正确的是()A.东部是“土山”B.西部是孤峰、残丘、落水洞C.东部农田地块小D.西部是典型的塬、墚、峁2.造成图中两种地貌等高线呈现不同形态的主要因素是()A.水土流失程度不同B.岩石岩层性质不同C.绝对高度不同D.生产建设强度不同3.我国南北方都有“梯田”,山西省大寨曾以修建“梯田”成为农业典型。“梯田”适宜建设在()A.坡度较大的“土山”上B.坡度较大的“石山”上C.坡度较小的“石山”上D.坡度较小的“土山”上答案:1.C2.B3.D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虚线以东地区地形崎岖,为喀斯特地貌,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间的小盆地,面积较小,C项正确。第2题,图中等高线呈现不同形态,虚线东侧为“石山”,西侧为“土山”,其岩石岩层性质不同,故B项正确。第3题,梯田适宜建设在坡度小于25°的“土山”上,可减缓水土流失,故D项正确。读下图,完成4~5题。4.下列关于辽河口海岸线演变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断被侵蚀B.不断有泥沙沉积C.先侵蚀,后沉积D.先沉积,后侵蚀5.据推测,图中海岸线还会迅速向南推进,其理由可能是()A.辽河流域年降水量减小B.辽河下游流速变快C.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D.辽河入海年径流量增大答案:4.B5.D解析:第4题,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到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读图可知,由汉代到明代,随着历史发展,辽河口海岸线不断向南推进,说明不断有泥沙沉积,选B项。第5题,辽河流域降水较多,入海年径流量增大,输送泥沙增加,河口泥沙淤积增加,因此海岸向南推进,故A项错误,D项正确;辽河下游流速减慢,B项错误;辽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增加,保持水土能力增强,河流的含沙量会减少,海岸线不会推进,C项错误。读某地形示意图,完成6~8题。6.形成该地形的主要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地震活动7.该地形在我国哪个地区分布最为普遍?()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黄土高原8.下列自然地理事物形成中,与图示地形成因有密切关联的是()A.挪威西海岸幽深的峡湾B.科罗拉多大峡谷C.东非大裂谷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答案:6.A7.B8.A解析:从图中看,谷地为U形谷,为冰川侵蚀形成。青藏高原海拔高,分布着较多的现代冰川,因此冰川地貌分布广。挪威西海岸幽深的峡湾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谷地。9.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所表示的地貌景观分布在岩分布区。(2)该地形景观在我国四大高原中有广泛分布的是高原。(3)你所知道的如图中景观的两个著名旅游景点名称是。(4)用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观点,简述人类应如何趋利避害开发利用这种地貌景观资源。答案:(1)石灰(2)云贵(3)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宜兴溶洞等(任选两种)(4)①充分合理利用其在旅游、仓储、疗养、生物培育等方面的资源价值;②注意避免地基塌陷、环境污染、破坏性开发等超越环境承载量的不良现象。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及分布。第(1)题,从图中的石笋、石柱、石钟乳可得出,这种地貌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在石灰岩分布的地区形成。第(2)(3)题,结合区域地理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4)题,人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遵循规律,则能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选考素养提升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1~2题。1.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属于()A.石灰岩B.花岗岩C.页岩D.大理岩2.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冰川沉积D.海浪沉积答案:1.A2.B解析:第1题,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属于石灰岩。第2题,“钙华梯田”出现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3~5题。3.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4.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5.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