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望庐山瀑布作者【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青天上自由飞翔。凭窗望去西山千秋雪景好像是嵌在其中的一幅画门外停泊着来自东吴畅行万里的船只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车儿停下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注释1山行在山中行走。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3径小路。4白云生处白云缭绕而生的地方。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6.坐因为。赏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注释】渔火渔船上的灯火。姑苏今江苏苏州。寒山寺旧说在姑苏城西十里枫桥东。【简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即可为证。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月亮沉落后乌鸦发出声声的啼叫寒冷的秋霜充满著四周.看著江上的渔火.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怀念使满怀愁绪的我难以入睡.夜半时分疏落的钟声悠悠地从姑苏城外的寒山寺传到我泊居的小船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翻译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评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写作背景】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大概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江南春作者:【杜牧】年代【唐】体裁【七绝】类别【山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注释1山郭山城。酒旗古代酒店外面挂的幌子。译文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到处是香烟缭绕的寺庙亭台楼阁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