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3.9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pdf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言文阅读考题猜想(原卷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令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孔子曰:‘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信能行此,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如此,则无敌于天下。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今恶辱而居A不仁B是犹恶湿C而居下也D如恶之E莫如F贵德而尊士。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能治其国家”与“欲治其国者”(《大学之道》)两句中的“治”字含义相同。B.“由是观之”与“自是者不彰”(《老子》)两句中的“是”字含义相同。C.“贼其君者也”与“贼爱其身,不爱人”(《墨子》)两句中的“贼”字含义不同。D.“不足以事父母”与“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两句中的“事”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用武力假借仁义征伐天下,虽可以称霸,但一定要凭借强大的国力;而用道德来实行仁义却可以使天下归心,不必凭借强大国力。B.在国家没有内忧外患时去追求享乐,懒惰游玩,这等于自己找祸上身。“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C.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前提,推导出“不忍人之政”,进而强调以“不忍人之政”来治理天下,就如“运之掌上”那样容易。D.孟子指出恻隐、羞恶、辞让、是非这“四心”与仁、义、礼、智的关系,最后用比喻论证强调了“恻隐之心”对国与家的重要性。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5.孟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无敌于天下”?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君子战虽有阵,而勇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①。近者不亲,无务求远。亲戚不附,务无外交。事无终始,无务多业。举物而暗,无务博闻②。是故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察迩.来远。君子察迩而迩修者也。见不修行,见毁,而反之身者也,此以怨省而行修矣。谮愿之言,无入之耳;批扦之声,无出之口;杀伤人之孩,无存之心。虽有诋讦之民,无所依矣。故君子力事日强,愿欲日逾,设壮日盛③。君子之道也,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四行者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藏于心者,无以竭爱。动于身者,无以竭恭。出于口者,无以竭驯。畅之四支接之肌肤华发隳颠而犹弗舍者,其.唯圣人乎!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源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反之身者也。(节选自《墨子·修身》)材料二: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节选自《礼记·大学》)注释①〔丰末〕枝叶繁茂。②〔举物而暗,无务博闻〕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