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家长如何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陈虹娟(福建龙岩364000)2010-06-1713:14[摘要]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小学以学习为主要活动,在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幼儿园的生活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家长要从生活、学习等诸方面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各项准备,使孩子能够尽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关键词]家长;孩子;入学前;准备虽然幼儿园和小学都是教育机构,但是,在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1、学习上的不同。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是在游戏活动玩中学习,而小学以学习为主要活动,有比较明确的学习任务,有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要预习、要考试等。2、生活上的不同。幼儿园是以保教结合,小学是以学为主,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和日常生活等活动的时间比较宽松,小学的一日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另外,在幼儿园孩子老师是一日都生活学习在一起的,而上小学以后,孩子生活上的事情都要自己管理,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从幼儿园的生活到小学的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各项准备,使孩子能够尽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一、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首先,要让孩子充满自信和愉快,让他们满怀渴望的、积极的情绪状态。使他们愿意上学,向往做一名小学生。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有关小学的事情,讲爸爸妈妈在小学的故事,或哥哥姐姐在小学的学习情况或活动,使他们从心里感到上小学真好,当一个小学生是件很神气的事。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些小学的环境和学习活动,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看看,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不感到陌生。其次,不让孩子对小学产生恐惧心理。有些家长在孩子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常常拿上小学来吓唬孩子,什么“象你这样还想上小学?”“现在就这么笨以后上小学怎么办?”“字写的这么慢,以后上小学天天让老师留下来不要回家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很容易使孩子对小学产生恐惧、害怕心理,也容易使他们在还没有入小学的大门之前就害怕上小学,造成孩子怕学习、讨厌学习的心理压力。因此,希望家长千万不要拿这些话吓唬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耐心的帮助孩子,慢慢地使孩子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愉快的、充满自信的跨入小学的大门。第三,要让孩子做好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思想准备。在幼儿园,学习是在生活、游戏中进行,而且没有严格的学习要求、家庭作业和考试。如果今天生病了可以请假不去幼儿园,作业在家忘了做可以说明理由,上学迟到了也没有关系。而一旦进入小学,有些孩子面对课堂较多的板书和老师长时间的讲课形式,感到单调、枯燥,没有幼儿园里那么开心,遇到事情也没有象幼儿园老师那样关心、在意。有的孩子就会感到不适应,不喜欢上学甚至讨厌上学。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对学习的艰苦性、长期性有充分的认识,当然不能用生硬的说教方式,家长可以借助讲故事、说寓言或哥哥、姐姐的事迹等形式,让幼儿明白学习是件要付出努力的事,同时让孩子每天按时完成一定的事情和作业,如:收拾玩具、画画、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让他们体验完成作业并不困难,只要自己主动的、努力的去做,去学习,就能做到。从而使孩子做好认真、努力学习的思想准备。同时,要要求孩子努力遵守学校的纪律,家长可以从大班开始,培养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的好习惯,坚持要求孩子做到不迟到,不请假,风雨无阻。二、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第一、要开发智力,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所有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准备都很重视,但比较多的家长都偏重于知识方面的准备,认为孩子要上小学了,还是多教点知识吧,于是每天让孩子做数学,写拼音,有的家长甚至将小学的课本拿来给孩子做,认为这样系统的学习,就是为孩子的入学做了全面的准备,就万无一失了。其实,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这样的孩子一时看起来挺聪明的,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没有后劲。家长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看书、交谈、观察大自然的各种变化。让孩子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引导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较长时间的记忆和复杂的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孩子的智力处于最佳状态。这样孩子才能自信、自如地应付与日俱增的学习任务,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例如:经常和孩子一起下棋。能有效的培养孩子专注和思维的良好心理品质,不管周围有什么事情都能不受到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精神集中造成的。我们知道,对于学生来讲,注意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在上学初期不能养成专注习惯和积极思维的习惯,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涯会造成很多的困难。因此,家长要在学前期多陪同孩子一起玩,下下棋,玩玩拼图游戏,这些活动都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进行的,对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很有益处。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可以培养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