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人生观在词作中的体现.docx
上传人:小多****多小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苏轼人生观在词作中的体现.docx

苏轼人生观在词作中的体现.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苏轼人生观在词作中的体现苏轼人生观在词作中的体现2021-07-1415:00:02小编:admin在苏词中,人生历程中的生死离合、荣辱誉毁、通达穷困、种种意蕴,无所不包。如何面对如梦如幻的人生、面对世事的不可预料…构成了其词作主体情性。他的思想既不是陶渊明式的退避田园,归隐自得;也不是王维式的以寂为乐,遁入空门;更不是白居易式的不恋此身也不厌此身,而是理事圆融,事事无碍。他在儒家伦理社会结构中寻求社会人生价值的同时,遨游山水、沉醉诗酒,从而在行为、态度等精神与实践层面上整合人格,把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质变点,以其丰富的文化人格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因此,分析苏轼词作中的人生观是一件既有意义又有价值的事。一、尘世磨砺,成就东坡词风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是不可多得的天才,他诗、文、词、赋俱佳,同时又是经历磨难最多的作家之一,终生从政,但仕途坎坷。由于注重政策实际效果,他在王安石变法革新时持反对态度,司马光废除新法时又持不同意见,结果多次受到排挤。其中:元丰二年,由于“乌台诗案”被判为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行同流放;元佑八年,先被贬定州,次年又被贬惠州,三年后再贬至儋州;晚年更被一贬在贬,直到海南,食芋饮水,过着艰苦的生活。直至建中靖国元年,他才得以内迁,但不久便死于常州。正如他在自题金山画像中所说:“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就其仕途而言,这句话当然是自嘲,但作为一代词人,他的辉煌成就确实是在屡遭贬谪的逆境中建立起来的。苏轼一生,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这使得他精神追求有复杂性的一面,但却能把三者融会贯通。在政治上怀着“经世济民”的理想,不惧权贵,而他“崇尚自然,放情山水”的主张又与道家“无为无不为”思想相一致。他还参禅论理,对生活表现出“超越尘世琐碎,求得心境空明”的态度,如此融合交织,造就了苏轼多姿多彩的人生。二、苏轼词的经世济民,积极入世的儒家精神苏轼深受儒家影响,表现为浓厚的忠君观念和德治仁政思想。如颇能表现他报国热情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此作被视为苏轼豪放词代表作,抒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