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案例友谊小学:钱金荣一、教材分析:《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首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杜甫携带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平定了安史之乱这一胜利喜讯时,大喜若狂,极度兴奋的种种表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本诗格调轻快活泼、语言爽朗奔放,绝对称得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品读古诗,理解诗意,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诗人“喜欲狂”的原因及情感。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感悟诗人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教学重点:品读古诗,理解诗意,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诗人的“喜欲狂”情感。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喜欲狂”背后的深切爱国之情。三、教具准备:充分预习,制作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文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课件出示:杜甫画像)生(齐):杜甫。师:你对杜甫了解多少?生:他是唐代诗人。生:他的字是子美。生:他和李白齐名被后人称为“李杜”。生: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师: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多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生活。因此,他的诗风格深沉,旋律悲壮。但有一首诗例外,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齐读课题。师:谁知道这首诗题目的意思。用自己的话简单说。生:听说王朝的军队收复河南河北地区师:河南河北的什么?生:河南河北的消息。你们听到了“闻”是什么意思?官军指什么?河南河北是什么意思?师:谁能把诗题目的意思再说一遍,加上谁听到什么完整地说一说。师:对。唐朝曾经爆发过“安史之乱”,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占领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地区,诗人的家乡也沦陷了。国家四分五裂,诗人有家不能归,当他听到朝廷的军队收复失地时,兴奋不已,写下了这首诗。(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师:打开课本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做到字正腔圆。(生自由读古诗。)出示课件:生字加拼音师:现在生活中妻子(qīzī)指老婆。古诗中的妻子(qīzǐ)你猜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想可能指老婆和孩子。师:你真聪明,请你把这句诗再读一遍。(生读)师:谁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遍做到字正腔圆。(师指名读古诗。)师:请听老师读一遍师:齐读这首诗。(生齐读)师:读准了字音,还得理解诗意。请看注释,结合注释和有关资料说一说诗的意思。理解了诗意再来读一读诗。(三)、初步感受诗人写作时的内心感受:师:不知不觉这首诗已经读了好几遍了,你读到诗人心情如何?生:诗人很高兴。师:从哪一个词最能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生:我是从“喜欲狂”这个词里读出来的。师:(板书:喜欲狂)“欲”的意思是?生:将要。师:“喜欲狂”就是?生:高兴得快要发狂了。师:读这个词,读出它的意思来。(生读“喜欲狂”)师:读着这个词,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生:诗人为什么“喜欲狂”?师:是啊!昔日忧愁满腹的杜甫为什么欣喜欲狂呢?(在黑板上画“?”)生:诗人“喜欲狂”时是什么样子呢?师:老师也想知道呀!(在黑板上画“?”)(四)、带着疑问,自学古诗:师:带上你的笔,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带上你的工具书,那是不说话的老师;带上你已有的知识,那是你无形的资产;带上你周围的小伙伴,互相取长补短。一起去读懂古诗,到诗句中去寻找答案,需要老师帮助的请举手示意。生自学古诗,师巡视,答疑解难。(五)、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师:交流一下,杜甫为什么“喜欲狂”?生:从“剑外忽传收蓟北”这句话里我知道诗人听到了收复蓟北的消息,所以“喜欲狂”。师:(指课件地图)看,这是“蓟北”,而诗人流落在剑外,这是什么造成的?(生:安史之乱)请结合你收集到的有关安史之乱的资料,谈一谈你的感受。师:可想而知,诗人当时欣喜若狂的心情。现在,忽然传来收复家乡的喜讯,高兴得快要发狂了。诗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诗人“喜欲狂”的心情?生1:从“初闻涕泪满衣裳”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师:这是什么泪?生:高兴的泪、开心的泪、激动的泪……师:高兴得哭了就叫……(生答:喜极而泣)师:回想那苦难的八年,这泪里还有?生:悲伤。师:这泪里有喜有悲,真所谓百感交集。谁来读第一句话,读出百感交集。指名学生读。生2:从“漫卷诗书喜欲狂”体会到诗人“喜欲狂”的心情。师:杜甫可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呀,他曾经写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这么爱读书的人现在竟无心读书了,却:漫卷诗书(生:喜欲狂)这是何等的高兴啊!师:找出“喜”的反义词。师:妻子愁什么?孩子愁什么?生1:妻子愁有家不能回,孩子愁荒废学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