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点滴中的经济学原理.doc
上传人:yy****24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金币:16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生活点滴中的经济学原理.doc

生活点滴中的经济学原理.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6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们身边的经济学PAGE-4-我们身边的经济学——生活点滴中的经济学原理很多人都会感慨经济学是一门高深且复杂的学科。与理工类学科最大的不同是,经济学问题通常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在一个经济学现象出现后通常会有不同的观点争鸣,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经济学的趣味之处。另外,经济学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用著名经济学教授茅于轼的话来说就是:“我从事研究有一个信条,即不论多深奥的理论,如果透彻地理解了它,必定可以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一些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发现经济学原理的影子。囚徒困境“囚徒困境”可以说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案例之一。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8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10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1年。而最后的结果则会是两个嫌疑犯都会选择对自己相对有利的一面,也就是坦白从宽各判8年。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改变行动来增加自己的收益,于是谁也没有动力离开这种组合,组合达到纳什均衡。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的选择受到其他主体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主体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许多行业的价格竞争都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现象,如可口可乐公司和百事可乐公司之间的竞争、各大航空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等等。我们以电信价格的竞争作为例子。根据我国电信业的实际情况,我们来构造电信业价格战的博弈模型。假设此博弈的参加者为电信运营商A与B,他们在电信某一领域展开竞争,一开始的价格都是P0。A(中国移动)是老牌企业,实力雄厚,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B(中国联通)则刚刚成立不久,翅膀还没有长硬,是政府为了打破垄断鼓励竞争而筹建起来的。正因为B是政府扶植起来鼓励竞争的,所以B得到了政府的一些优惠,其中就有B的价格可以比P0低10%。这一举动,还不会对A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A的根基实在是太牢固了。在这样的市场分配下,A、B可以达到平衡,但由于B在价格方面的优势,市场份额逐步壮大,到了一定程度,对A造成了影响。这时候,A该怎么做?不妨假定以下四种情况:1、A降价而B维持,则A获利15,B损失5,整体获利10;2、A维持且B也维持,则A获利5,B获利10,整体获利15;3、A维持而B降价,则A损失10,B获利15,整体获利5;4、A降价且B也降价,则A损失5,B损失5,整体损失10。从A角度看,显然降价要比维持好,降价至少可以保证比B好,在概率均等的情况下,A降价的收益为15×50%-5×50%=5,维持的收益为5×50%-10×50%=-2.5,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A就不可避免地选择了降价。从B角度看,效果也一样,降价同样比维持好,其降价收益为5,维持收益为2.5,它也同样会选择降价。在这轮博弈中,A、B都将降价作为策略,因此各损失5,整体损失10,整体收益是最差的。这就是此博弈最终所出现的纳什均衡。我们构造的这一电信业价格战博弈模型是典型的囚徒困境现象,各个局部都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整体利益却不是最优,甚至是最差。酸柠檬市场理论“酸柠檬市场理论”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但是我们换一种说法大家就会比较熟悉了:“劣币驱逐良币”。阿克尔洛夫曾经用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他的“酸柠檬市场理论”:假设你想买一辆二手的摩托车。一方面卖主对这辆摩托车的性能一清二楚,比如它的行程,它的经历,它的一切;而作为买方的你却只能从这辆摩托车的外形来作各种揣测,或者是从你试骑的那一刻的感觉来推断。于是,问题就出现了,由于这宗买卖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也就是说,买卖双方对摩托车的认知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因为买方无法确定这辆二手摩托车的质量,所以想让买方付款买二手高价车就会困难得多。但在二手车市场上,因为好车车主只愿意以较高价成交,而次车车主却愿意以较低价出手。买主知道有一定的概率会买到次车,因此愿意出的价格就要打折扣。如果市场上的次车比例大到一定程度,这种折扣就足够大,使得最终好车卖方不再愿意把车投入市场。结果,市场上只剩下了次车。同样,“劣币驱逐良币”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这些案例说明的都是同一个经济学原理:在市场上所产生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供需双方信息不畅通的主要原因。边际效用价值论让我们用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来引出讨论的这个话题:空气和阳光对我们都可谓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