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证券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qw****27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3KB 金币:1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金融与证券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金融与证券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金融与证券专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人才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发展调研目前,我国共有7家国有独资银行,110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0多家证券公司,30多家保险公司,50多家信托公司,70家财务公司和4万多家城乡信用社。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构成了金融人才的旺盛需求。随着中国入世后经济的迅速发展,2011年12月11日,中国入世10年保护期结束,07年金融市场开放,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逐步进驻中国,金融人才日渐紧俏。根据大量的市场调研并结合企事业单位的走访座谈,电话查询以及毕业生的调查情况分析,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经济的振兴和大发展,将给金融商贸类人才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必将为金融类学校的专业发展带来勃勃生机。日前金融行业的收入排在各类职业的前列,与银行沾边的职业待遇都不错。总之,当前是我国金融业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机,并且推进的速度和推进的质量都体现了产业快速成长期的特征,从而表明了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在一段时期内将会有持续上升的势头,这为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专家预测未来五年内金融、商贸信息类专业仍是社会急需五大专业之一,发展势头良好。我校根据对这些年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岗位技能要求在不断提高,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在政府大力扶持,企业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我们必须保持专业发展优势,形成专业特色。因此紧密围绕广东地区金融产业建设的总体框架,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也是今后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二、专业现状1、专业设置情况学院现设财经管理系、经济贸易系、新闻与艺术系、车辆与工程系等6个系(部),开设有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商务英语、涉外旅游、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工商企业管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工程造价、金融与证券、投资与理财、广告设计与制作、新闻采编与制作、会计等40多个面向社会需求的专业和专业方向。金融与证券是金融投资教研室下的一个专业。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党和国家有关经济、金融市场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熟练掌握证券及证券市场相关知识,具备参与、处理企事业单位有关证券投资管理、财务管理、企业重组与并购等事务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计算机及英语,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和工具,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分析能力的一线应用型证券投资复合人才。2、专业定位由于金融业涵盖范围很广,所以投资与理财专业的学生就业的选择空间很大。学生毕业后能够在中外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证券投资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从事金融服务及管理工作。同时能够适应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出纳、商贸服务等工作需要。3、师资队伍本专业金融老师现有5名,其中两名教师为外聘教师,具有多年的金融的工作经验并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训教学经验。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市、区职业教育规划精神,坚持国际化、开放式、经营型、机制活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紧密围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根据北京市和朝阳区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创办北京市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学校为契机,以创建全国一流的金融精品专业为目标,加强专业建设和内涵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专业的高端发展和精品发展。四、专业建设目标1、专业发展总体目标(1)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专业建设是职业学校办学的核心。依据教育部职教工作重点和北京市、朝阳区职教发展总体思路,专业建设应坚持面向市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科技的进步,适应服务的需求,以创新求发展,优化专业结构,打造金融事务(银行),专业,开创独具特色的办学格局。(2)专业建设具体目标1、坚持职业教育与市场接轨。加强职业教育的市场调研与人才预测,依托人才供需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组织,搞好金融事务专业建设。2、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理念、课程模式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合作。3、深化校企合作,继续坚持“订单培养”、“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合作”等办学模式。加强企业的深度介入,让企业参与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开发、师资合作、操作指导等具体工作。4、深化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模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大力改进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习实训时间,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定期开展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5、制定并完善与职业资格衔接、与企业对口的实习实践教学标准与考核制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建立稳定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