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塑造阳光心态,健康快乐生活辽宁省内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所进行的检测结果,却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障碍发生率竟高达50%!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一项调查显示,教师心理疾患检出率为48%,与一般群体的“常模”相比,有23.4%的小学教师超出“常模”2个标准差。广州市天河区在最近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杭州市教科所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北京市对5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更显示,近60%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70%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武汉同济医疗保健中心近日对部分中学教师体检时发现,参加体检的107名教师中,总患病率竟高达70.3%。检查显示,口腔及咽喉类疾病排在首位,患病率高达70%;30%左右的教师患胃肠道疾病;患有颈椎及腰椎类疾病的教师占22%。2005年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截至2005年9月6日24时,总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调查完成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采用专业的统计软件与技术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教师生存状况堪忧,减压势在必行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20%的被调查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2001年7月13日,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因严重心理障碍,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实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2001年5月7日,江苏省盐城市某小学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疑问竟然自杀身亡。青岛市四方区某小学的一名优秀骨干教师,在近20年的教学生涯中,勤于钻研业务,对学生呵护有加,颇受学生、家长的爱戴和尊重,并多次受到上级表彰。然而,就是这样一位骨干教师,有一天,却因一名学生上课时过于调皮而勃然大怒,不能自已,训斥之余,对学生连拉带拽,最后竟抓着学生的手在墙上磨……,造成了影响恶劣的体罚事件。平日一贯兢兢业业,对学生和蔼可亲的好教师,为什么会出现失去控制、违犯师德的现象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思考,四方区教体委深入到学校、学生及教师家庭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发现,该教师事发前,因爱人生病、儿子学习成绩下滑等因素,心理压力陡增、情绪低落,致使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酿成不良后果。一、健康及心理健康广义的健康:21世纪健康新概念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个体健康的10项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了个体健康的10项标准个体健康的标准(二)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智商(IQ)的正态分布智力不正常程度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不良情绪的影响:不良情绪对人的神经系统刺激较大胃也是最能接受人情绪影响的器官之一不良情绪造成假急性病症状不良情绪造成“换气过度症”长期被不良情绪困扰,可能使内分泌失调,影响免疫抗病系统长时间的情绪压抑、郁闷、焦虑是导致神经衰弱症、癌症等心因性疾病主要原因之一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事实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惭形秽,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5、人际关系和谐意志的涵义: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个体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做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对应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还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人的一生包括不同的年龄特征,每一年龄特征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