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班美术活动方案大班美术活动方案1活动目标:大胆想象小动物喜欢的房子,并运用不同的材料创作表现,进一步激发爱家的情感。活动准备:1、手工纸、记号笔。2、小兔、小猴、大象、长颈鹿图片。关键点:能大胆表述自己设计的房子活动环节:1.自由创作、大胆想象2.导入活动、点出课题3.引导讲述、明确特征4.自我介绍、激发情感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点出课题:激起幼儿兴趣,点出房子课题。1、出示照片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2、说说自己家里的房子。二、引导讲述、明确特征:引导幼儿讲述房子特征。小兔、小猴、大象、长颈鹿一起说:“现在天气越来越冷了,我们的房子又小又旧了,想请小朋友帮助我们设计一幢漂亮的新房子,你们愿不意愿意啊?1、兔: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最喜欢吃什么吗?你们就用我吃的东西做房子吧。2、猴:我最喜欢吃水果了,我想有一栋能发出水果香味的房子。3、大象:最喜欢去旅行,我想带上一座跟我去旅行的房子。4、长颈鹿:我最喜欢高高的房子。5、小朋友见过这么多的房子,可是小动物的房子都是有要求的,引导幼儿说出:小兔、小猴、大象、长颈鹿要设计的.房子。三、自由创作、大胆想象: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辅导。1、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材料。2、按小动物的要求设计。3、发挥想象力设计出和别人不一样的房子。四、自我介绍、激发情感:幼儿对自己画的房子进行介绍。1、先完成的幼儿向老师及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2、展示幼儿作品,请部分幼儿上来说一说设计的房子。(1)猜一猜,那一幢房子是谁的?(2)为什么你觉得是……住的?(3)因为3、请全班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设计的房子大班美术活动方案2目的要求:1、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活动准备:课件、水粉颜料若干,衣服若干件、各种水粉颜料,重点与难点: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设计思路: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我选择了各种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欣赏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在这次活动中,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活动过程:(一)观察讨论导入:瞧!这是什么?(脸)可是这张脸太白了,我们来帮他化化装怎么样?那我们用什么颜色来画他的脸呢你来说(红色、绿色、蓝色)鼻子呢、眼睛、嘴巴。装化好了,如果老师请你们根据脸的颜色给他取个名字的话,你们会给他取什么名字呢?讨论:小朋友取的名字真好听,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些,你们看!师逐一出示红脸、这是什么脸啊!这个颜色的脸表示这个人很英勇,蓝脸、绿脸、黄脸(幼儿随画面一起说出脸谱的名字,教师边放课件边介绍每种颜色代表着人物的性格特征)。2、刚才那些红脸、蓝脸、绿脸、黄脸我们都把它统称为脸谱。脸谱在我们的京剧中用的是最多的,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脸分成几个块面,五官有了变化)。(引导幼儿讨论颜色如何变,五官有些什么变化,)3、教师示范,幼儿参与。(二)联想创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把它画在我们的衣服上好吗?提示: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画一张什么颜色的脸。2、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千万不要把脸画得两边两样。3、脸谱上还有许多弯弯的线,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诉大家。4、你的五官变了没有,变成了什么?(相互欣赏幼儿作品,促进生生互动)5、颜色要有深有浅,找一找谁是大艺术家。(三)引导讲评,展示教师随机抽取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你画的是什么脸,(四)、结束(播放音乐)教师引导幼儿把自己的作品系在身体的各个地方走模特秀大班美术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1、运用绘画法是设计简单的服装,如:坎肩、裙子等。2、根据废旧材料的特点,运用剪、粘、拼接方法设计、制作服装。3、知道废物利用,培养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情感。活动准备1、各种废旧材料如:报纸、挂历纸、包装袋、塑料袋等;剪子、胶水双面胶、订书机;时装表演的录音磁带。2、请家长与幼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人们的服装,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阅读幼儿用书4册。3、教师事先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服饰样品2-3件。4、时装表演的音乐磁带、录音机。活动流程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小明星时装队的小朋友为我们带来的精彩的时装表演。”(播放音乐,幼儿模特队上场)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时装的样式、装饰方法(1)师:“他们最外面的衣服用什么做的?这几件衣服一模一样吗?哪儿不一样?…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交流讨论、回答),教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