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优等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后宅镇中心小学林雪玲形式:心理辅导时间:2008年11月------2009年1月实践对象:个别“优等”学生目的:把培训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力用在实际教学中,培养了自己发现学生异常心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达到最优化的教育结果。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自信心,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地发展。引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我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将培训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育中。现将该次实践报告的具体情况作如下报告:实践过程: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为了更好地适用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学开始实施素质教育。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后进生的转化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可“优等生”的心理问题不太引人注意,可谓“一俊遮百丑”.其实,在优等生中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其身心发展的“隐患”。其中的原因在于优等生平时表现得听话、好学、不惹事,在老师心目中他们永远是好学生不用操心。于是形成了对优等生的教育仅限于知识学习的局面,而对其心理方面的了解与调节形成了一个盲区。这对优等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因而,对优等生的了解与调节是十分必要的。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而作为班主任更应当是学生的“心理医生”,要用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地促进各种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除了对后进生的关爱外,还特别注意优等生的教育问题,教育教学实践证明,确实有些优等生存在“心理综合症”,主要表现在:1、虚荣心理。优等生在平时学习生活中听到的是老师、家长更多的表扬、赞美声,他们一般经不住失败、受挫的打击,一旦自己学习成绩下降,就变得闷闷不乐。所以,在平时遇到学习困难时往往害怕老师、同学戳穿自己的“西洋镜”而不愿向老师、同学虚心请教,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能正确予以剖析,学习上变得保守,不易有新突破。2、自傲心理。优等生一般素质好,聪明伶俐,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因而会凭借自己的天赋和某一方面的成绩而感到自我满足。由于晕轮效应,老师、家长对其采取放任放心态度,导致不客观的学生评价,使他们形成唯我独尊的心理障碍。常常表现为不喜欢参加集体劳动,看不起成绩差的同学,听不进别人善意的劝告,即使是对老师也会表现出傲慢无礼、评头论足。3、嫉妒心理。由于优等生面对紧张的学业和升学压力,加之自我调节能力差,嫉妒心往往表现得突出、偏激。优等生在班级体中是同学们最崇拜的对象,为了维护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害怕别人超越自己,总认为别人的成功阻碍了自己风采的展示,因此嫉恨在心,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甚至敌对的手段造成对他人或集体的伤害,这显然是消极的,对自身也是有害的。4、不合群。优等生平时只顾自己学习,过分的崇尚成绩,对班级体漠不关心,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认为只要成绩拔尖就形了,心高气傲,凡事都要冒尖,轻视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这种自私的行为导致与同学关系不融洽,“鹤立鸡群”、找不到“知音”,使自己的烦恼和苦闷无法向别人宣泄和释放。这种现象既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不利于与同学的和睦相处。面对优等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作为班主任能熟视无睹吗?答案是肯定的,不能。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教育引导,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项对策:1、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根据优等生好胜、虚荣心强等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契机,放手让他们自己组织活动、自己管理班级事务,督促其开展各项工作,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树立“主人翁”意识,彻底改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狭隘观念。2、适当进行耐挫教育。优等生有自居、自傲的特点,在平时顺境情况下,要防止优等生过分自信。适当给他们制造一些挫折,压一压他们的锐气,使他们虚心踏实的前进。在平时的学习中故意设置一些他们可以克服的障碍,锻炼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用循序渐进的办法,先给一些简单的,短期内能够实现的任务。再提出比较复杂的需要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从而锻炼他们的意志,坚定他们排除障碍的决心,鼓励他们作出自我努力,达到预期目标,以此提高自己的耐挫力。3、“爱”字当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别林斯基说过:“充满爱的语言,使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的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人心情舒畅,但缺乏爱的语言,也会把颠扑不破的一些真理,搞成冷酷的僵死的训诫,因此语言对意识